大学生云报8月27日讯(通讯员 余福林、郑美琳、严慧琴)近日,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镜”绘乡景实践队于恩施市盛家坝二官寨景区开展以“茶文沁香”为主题的实践项目。该队携手制茶传人,穿梭制茶工厂, 感受传统制茶技艺和现代技术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图为茶园风貌
采茶记:一芽一叶总关情
薄雾还未散尽,景区对接人夏爱华女士便带着该队成员走进茶园,讲述恩施茶的独特之处。"咱们这儿的茶,长在富硒土壤上,叶片肥厚,滋味鲜爽回甘。"她轻轻捻起一片嫩芽,"采茶讲究‘一芽一叶’,这样的茶才够鲜灵。随后夏女士便向大家展示采茶的诀窍。"指尖要轻,不能掐,得用‘提’的劲儿。"她示范着,动作行云流水,嫩绿的茶芽便乖巧地落入掌心。成员们纷纷纷纷学着夏女士的样子,小心翼翼地采摘,不一会儿,小竹筐里便铺了一层青翠。
图为夏爱华女士指导场景
图为部分成员采茶场景
向匠人学艺:亲手制茶悟匠心
活动伊始,制茶阿姨为该队成员演示了传统绿茶的制作过程,从鲜叶摊晾、杀青到揉捻、烘干,每一步都凝聚着数十年的经验。“温度太高会焦,力道不够则香气不足。”她一边讲解,一边指导成员们动手尝试。不少成员初次体验炒茶,在高温铁锅中反复翻动茶叶,直呼“看似简单,实则暗藏功夫”。不由得感慨:“原来一杯清茶背后,是无数次的打磨与坚守。”
图为成员韩颖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炒茶场景
校企联动:探访茶叶工业化生产
经由夏爱华女士介绍,该队成员携手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红芯正青春”队共同前往本地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观竹茶业”参观。工厂负责人叔叔详细介绍了机械化生产线如何实现茶叶分级、发酵、包装等流程。这座厂房就像在表演一场沉默的舞蹈——将传统技艺解构成精确的温度与时间参数。有成员感悟:所谓工业文明,不过是把"看火候"的眼睛装进了传感器,将"凭手感"的掌心化作了机械臂。而茶,终究是那片需要阳光雨露的叶子,无论被砂锅还是不锈钢槽烘焙。
图为茶厂部分场景
图为工厂负责人介绍场景
品茶分享:共话“茶”创新
活动后期,茶厂负责人朱玲向大家介绍“观竹茶叶”的特色品牌——恩施玉露。品尝过后,成员韩颖提出:“和平时喝的恩施玉露有差别,这杯茶有股淡淡的兰花香。”据朱玲介绍,这是由观竹茶业经过多次试验推出的新品,茶厂将恩施玉露的鲜灵沁脾与兰花的幽谷吐芳相结合,使得恩施玉露的消费受众进一步拓宽,毕竟,谁能拒绝一杯兰香幽幽,细柔甜润的冰萃兰花雨露呢?玉露的大胆创新让该队成员思维发散,纷纷提出一个又一个的“点子”来讨论茶的创新方向,涉及包装、口味、销售方案,为这次“茶旅”画上一个圆满的符号。
图为朱玲介绍场景
当大学生们指尖沾染茶香,当古老技艺与青春创意在蒸青玉露中交融,这场茶乡实践已然超越简单的劳动体验——它既是茶文化活态传承的生动注脚,更是乡村振兴路上"新茶人"的成长宣言。
撰文|余福林、郑美琳
图片|严慧琴
一审|韩颖
二审|黎艳
三审|郑美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美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