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午后,蝉鸣揉碎在风里,漫过茶陵县舲舫乡洮水村的田埂。阳光穿过层层树叶,在乡间小路上洒下斑驳的光点,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洮茶润梦”三下乡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刚结束一天的课程,便带着对孩子们的牵挂分成几路小队,踏着泥土的清香走进村落,开启了一场满含暖意的家访之旅。
图为志愿者去家访的路上
每到一户人家,扑面而来的都是家长们的热情。有的早早在门口等候,手里端着刚泡好的凉茶,玻璃杯壁凝着水珠,递到志愿者手中时还带着凉意;有的拉着志愿者坐在屋檐下的竹凳上,竹凳被岁月磨得光滑,头顶的老槐树垂着细碎的绿荫,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从孩子在家的调皮模样,聊到上午课堂上的专注表现,句句都是对孩子的牵挂。
图为志愿者围坐在小朋友家中
走进一户农家小院,院子角落的旧木桌上,一块小木板格外显眼——上面用粉、蓝、黄三色粉笔写满了工整的汉字和拼音,笔画间透着认真,旁边还摆着三个衣角磨出毛边的小布偶,整整齐齐排成一排,像极了课堂上坐好的“学生”。“这丫头每天放学回来,就爱把布偶摆成这样,自己站在前面拿着小树枝当教鞭,有模有样地讲课呢!”孩子妈妈笑着指向屋里,眼神里满是宠溺。志愿者们瞬间想起上午“梦想起航课”上,这个女孩在纸上一笔一画写下“想当老师”的模样,便顺势和她聊起课堂上的细节:“你今天在课上分享的故事特别好听,要是想当老师,以后可以多观察老师怎么讲课,把学到的知识记下来,将来就能把更多有趣的内容教给别人啦!”女孩听得格外专注,小手立刻拿起粉笔,在木板上一笔一画写下上午刚学的“梦想”二字,抬头时眼睛亮晶晶的:“我现在就练,以后要教布偶学更多字!”
图为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
来到另一户人家,刚走到门口就听见轻快的音乐声。屋里的墙角堆着几条碎米花布裙,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正跟着手机里循环的《萤火虫》旋律踮脚、转圈,浅粉色的裙摆随着动作轻轻扬起,像一朵绽放的小花,她的眼神紧紧盯着镜子里的自己,连志愿者进门都没察觉。“这孩子打小就爱音乐,一听见歌就挪不开脚,没事就对着镜子比划,总说长大了要当舞蹈演员,在大舞台上跳舞给大家看!”孩子外婆一边擦着桌子,一边笑着说,眼角弯成了月牙,语气里藏不住的骄傲。志愿者们想起上午音乐课上,女孩跟着旋律轻轻摇摆、格外投入的样子,便蹲下身和她聊起舞蹈里的小技巧:“跳舞的时候,你可以试着跟着音乐打节拍,让身体和旋律慢慢配合,这样跳起来会更灵动哦!”女孩听完眼睛一亮,立刻拉起裙摆又跳了一段,旋转时羊角辫轻轻晃动,灵动的模样像只跃动的小鹿,惹得大家连声称赞,她脸颊泛红,又害羞地多跳了两个动作。
家访途中,志愿者们还拿着记录本,和家长们细致交流。当说起孩子们对“老师”“舞蹈演员”“消防员”等职业的向往时,家长们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纷纷说“孩子愿意想、愿意学,我们肯定支持”。志愿者们静静倾听家长的心声,不时在记录本上记下要点,也顺势鼓励家长多留意孩子的兴趣,陪孩子一起守护这份对未来的憧憬。
图为志愿者与家长交流
夕阳渐渐沉到山边,把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志愿者们才结束了下午的家访。手中的记录本写满了孩子们的心愿,也记满了家长们的支持意愿,纸页间满是温情。走在返程的小路上,风里带着稻花的香气,一位志愿者轻声说:“这场午后的家访,更像一场温柔的相遇。我们看到了课堂之外、在梦想里闪光的孩子,也更明白接下来该用怎样的耐心与爱心,带着知识陪她们一步步靠近自己的小目标,看着她们慢慢长大。”
蝉鸣渐轻,暮色渐浓,但志愿者与孩子们之间的温暖联结,却像夏日里的星光,在洮水村的夜晚悄悄点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