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成员肖顺香指导学生使用扭扭棒一根扭扭棒,万千童趣梦。在湘潭县谭家山镇紫竹村的夏日里,一根根五彩斑斓的扭扭棒被赋予了无限可能。爱心、星星、花朵……这些由孩子们指尖缠绕出的形状,不仅是一件件手工制品,更是被温暖照亮的童年印记。近日,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谭家山镇紫竹村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在紫竹村青少年服务中心开展“扭扭棒趣味课”志愿宣讲活动,为乡村孩童带来了一场创意与欢乐交织的手工盛宴。
创意课堂:童心飞扬
扭扭棒趣味课上,实践团成员们通过耐心讲解和反复示范,引导孩子们将天马行空的创意化为手中作品。孩子们的热情如夏日的阳光般炽热,孩子们的创造力在指尖悄然绽放,从最初笨拙地缠绕、固定扭扭棒,到熟练地扭出花朵弧度;从模仿老师的讲解作品,到骄傲地举起独一无二的“扭扭棒创意作品”。课堂上不断的欢声笑语,一件件充满童趣的作品陆续诞生,让孩子们在心中悄然种下了创意的种子。
▲图为紫竹村孩子制作的扭扭棒作品
悉心指导:播种希望
课堂中,实践团成员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细致的关怀指导、陪伴孩子们。他们俯身蹲下,倾听孩子们创作中的“难题”,用心解答每一个困惑,并给予真诚的赞美和鼓励。课后,孩子们挥舞着自己的扭扭棒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创造的种子,让他们感受到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
▲图为实践团成员肖顺香指导学生使用扭扭棒
记录笑脸:珍藏回忆
课堂的最后,实践团成员与手拿扭扭棒作品的孩子们合影留念。比阳光更灿烂的,是孩子们举着扭扭棒作品时亮晶晶的眼睛和绽放的笑容。这场扭扭棒趣味课不仅让安静的教室变成了创意迸发的工坊,更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实践团成员们用巧手和温情,为紫竹村的孩童编织了一段充满童趣的夏日时光。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紫竹村孩子合照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实践团通过扭扭棒趣味课,将知识与欢乐带进乡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高校学子的社会责任。这场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更传递了温暖与关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未来,实践团将继续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乡村孩童的成长保驾护航。
供稿: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谭家山镇紫竹村暑期社会实践团
通讯员:孙宇、肖顺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