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王子琪 张津蓉 徐徐)近日,苏州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薪火相传红色研学团”前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研学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图为实践团参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合照。王子琪 供图
活动伊始,身着统一红色志愿者服装的研学团成员们便迅速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服务工作中。在纪念馆入口咨询台,她们热情细致地为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解答疑问、指引方向;在核心展线的各个重要节点,她们主动提供路线导览和贴心服务,有效保障了参观秩序,提升了游客体验,成为馆内一道亮丽的青春风景线。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入口处提供指引服务。王子琪 供图
步入庄严肃穆的展厅,锈迹斑斑的军号似仍回荡着芦荡烽火的峥嵘岁月,土制手雷、打着补丁的草鞋等珍贵文物无声诉说着当年抗战的艰苦卓绝。成员们怀着崇敬之情,在一件件历史实物和一幅幅史料图片前驻足凝视,认真聆听讲解,深刻感悟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坚不可摧的鱼水深情、坚守不渝的清廉品质”为核心的沙家浜精神。一位团队成员视着一双旧草鞋,深有感触道:“这草鞋上的补丁,补的是物资的匮乏,却补不住革命者信仰的光芒和与人民血脉相连的深情。‘鱼水深情’不是口号,是阿庆嫂的智慧,是乡亲们冒死送来的救命粮药,是刻在骨子里的生死相依。”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内参观学习。王子琪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内参观文物。王子琪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讲解员介绍革命历史。王子琪 供图
研学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并未停下脚步。她们带着在沙家浜汲取的精神养分,返回各自家乡社区,依托“青年之家”等阵地,积极化身“红色精神宣讲员”。通过分享见闻感悟、讲述革命故事、展示学习成果等多种形式,将沙家浜精神生动鲜活地带到基层青少年和居民身边,推动红色火种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播撒,让信仰的力量在家乡生根发芽。
苏州工学院的青年大学生在硝烟往事的回溯中触摸红色根脉,在躬身服务的践行中诠释青年担当。她们深刻体悟到,沙家浜的芦苇荡里藏着的不仅是烽火岁月的记忆,更是照亮民族复兴之路的精神火炬——那份军民同心的赤诚、百折不挠的刚毅,恰是新时代青年应赓续的精神密码。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沙家浜精神为指引,把研学所得化为逐梦之力,把服务之悟融入青春之志,在科研攻关的实验室里、在乡村振兴的田野间、在基层服务的岗位上,以 “强国有我” 的担当续写红色华章,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时代光芒,让跨越时空的沙家浜精神在新征程上永远鲜活、永放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子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