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为舟渡苗乡,青春服务筑梦行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星辰领航”实践队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5 11: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通凤洁   阅读 1.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通凤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支撑作用,2025年7月10日至23日,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星辰领航”实践队深入贵州黔东南雷山县猫猫河村,开展推普实践活动。团队以精准调研为基,融文化传承、安全教育于推普,用互动教学、情景实践等多样形式,以语言为桥赋能发展、守护文脉,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动能。

精准施策:在田野间找准推普坐标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猫猫河村作为苗族聚居村,方言特色浓郁却也制约对外联结,语言障碍成为教育、产业、文化发展的隐形门槛。实践队深知推普需尊重文化多样性,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勾勒出清晰的语言画像:60岁以上老人普通话普及率不足30%,依赖方言沟通;中青年在旅游服务等场景表达生涩;小朋友能说却发音不准。这份调研为推普“导航”,既解决“能沟通”,更满足“会表达”。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猫猫河村入户调研。刘曦供图

培根铸魂:让语言传承中厚植文化自信

青少年是语言传承与文化赓续的核心力量。实践队创新“四维融合”教学模式:以苗族民间故事为素材,在普通话朗读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以红色经典诗歌为载体,在朗诵中体悟革命精神;以航天成就为案例,用规范语言讲述“星辰大海”的中国故事;以三星堆文物为切入点,在解说中建立多元文化认知。课堂上,孩子们用普通话配音《无名之辈》,用标准发音朗诵《七律·长征》,在“说”与“听”的互动中,悄然埋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种子。

▲图为小朋友举手回答问题。何海洋供图

▲图为实践队成员教小朋友朗诵《七律·长征》。 刘曦供图

“老师,我想把苗族诗歌的故事录成普通话音频,发到网上让更多人听见。”二年级学生余睿杰的想法,道出了语言学习带来的视野拓展。当普通话成为连接民族文化与广阔世界的桥梁,孩子们心中的文化自信便有了更坚实的依托,在多元文化交融中筑牢精神根基。

语润童安:以规范语言筑牢成长防线

实践队以“语言赋能安全”为抓手,将推普与儿童安全教育融合,建“教学+实践”防护体系。围绕防溺水、未成年人保护,设计情景模拟课堂:孩子们角色扮演举“警示牌”喊“远离深潭”,模拟应对陌生人,在表达中记牢避险技能。从交通安全到网络防骗,用“小课堂+实景”传递知识:防骗游戏中拆解话术,卫生竞答强化健康表达,安全挑战练应急回应。“清洁家园”劳动中,队员用规范语言引导分工,让劳动现场成普通话应用课堂。

▲图为实践队成员给小朋友们开展安全宣讲。 何海洋供图

▲图为实践队成员带小朋友们开展“清扫家园”活动。 刘曦供图

文脉赓续:用共同语言守护非遗根脉

苗绣非遗工坊里,传承人李敏先以苗语哼唱绣诀,再用普通话拆解“回纹”:“三圈缠绕是先民对时序的敬畏,普语讲‘吉祥永续’,是找文化共通点。”银发绣娘们的“蝴蝶妈妈”纹样藏着苗族迁徙史,借普通话让更多人读懂“绣绷上的史诗”。面对传承断层,李敏带绣娘们创新:用普语向设计师阐释“铜鼓纹”,授课时兼顾苗语绣诀与普通话转译。“苗语是根,普语是翼”,让苗绣守基因、接时代。

▲图为实践队采访猫猫河苗绣非遗传承人。何海洋供图

▲图为绣娘们围坐一起绣苗绣。何海洋供图

守护安康:以普语防线筑牢晚年屏障

针对老年人语言障碍易遭诈骗的问题,实践队设“普语防诈”课堂。手把手教老人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从搜索到注册步步讲解,叮嘱不泄露验证码。打开APP后,用直白普通话讲诈骗话术,配合情景模拟,让老人学会“找儿女问”“不转账”等关键表达,为晚年加道安全屏障。

▲图为实践队成员教村民下载国家反炸APP。何海洋供图

青春之力托举语言之桥,语言之桥连接发展之路。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星辰领航”实践队的苗乡之行,以推普实践诠释了“语言赋能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当每一个村落都能顺畅“发声”,每一种文化都能清晰“表达”,每一份梦想都能借由共同语言飞向远方,乡村振兴的画卷必将更加斑斓,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必将更加坚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通凤洁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4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