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钢铁长城预备队(以下简称预备队)围绕“弘扬中华优秀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主题,集中一周时间在惠州市惠城区江北街道水北社区非遗文化传习室开展了一系列特色红色教育课程。作为响应“百万千万 +”倡议的具体实践,预备队结合学员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设计了故事分享、仪式体验、艺术实践等多元活动,让“青传狮艺”舞狮文化交流班的学员们在沉浸式参与中近距离接触红色文化,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落地生根。
聆听红军故事,厚植家国情怀
活动当天下午,“小红军林宇”的故事分享环节在非遗文化传习室拉开序幕。预备队的教学队员以生动叙事还原了革命年代少年林宇的经历,12岁的林宇随红军队伍行军,在一次传递紧急情报时,为躲避敌人搜查,强忍饥饿与寒冷,将情报藏在竹筒中翻山越岭,最终准时送达目的地。学员们围坐成圈,目光专注,不时为故事中林宇的机智与坚韧轻轻鼓掌,革命先辈的勇敢与坚守通过具象的情节传递给在场每一位学员。
▲图为钢铁长城预备队队员讲解“小红军林宇”的故事 (余佳柔 供图)
故事结束后,预备队中的3名国旗护卫队队员身着制服,从非遗文化传习室广场走进传习室内,步伐铿锵、口号亮,完成了庄严的出旗仪式。随后,预备队的教学队员结合仪式现场,向学员讲解每周升旗仪式的深层意义:“从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到校园里的国旗飘扬,每一次敬礼都是对历史的回望,每一次注视都是与祖国的对话,这份敬意要融入早读时的专注、课间操的整齐,成为日常里的自觉。”
▲图为钢铁长城预备队队员出旗仪式展示 (卢凯杰 供图)
学唱红色旋律,手语传递深情
红色旋律传唱环节同样备受关注,课间时分,《祖国不会忘记》的前奏在传习室的多媒体音箱中响起。学员们列队站在课桌旁,身姿挺拔,随着旋律齐声演唱,“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的歌声在传习室内回荡。
▲图为钢铁长城预备队队员带学员唱《祖国不会忘记》 (余佳柔 供图)
歌声落定,手语操学习接续展开,预备队教学队员站在领操台示范动作,“祖国”对应双手比心贴向胸口,“不会忘记”对应双臂向前伸展后缓缓收回,“奉献”则是双手交叉放于肩头!学员们认真模仿,不时互相纠正手势角度,用肢体语言将对祖国的情感转化为可感的动作,让红色文化在一抬一落间变得具体可学。
▲图为钢铁长城预备队队员教学员手语操《国家》中的“家”字(王雨心 供图)
观看红色电影,点燃青春之光
此外,传习室内开设《闪闪的红星之小勇士》电影,组织学员们观看。观影过程中,学员们聚精会神,随着镜头中潘冬子在米店智斗恶霸、为红军送盐的情节变化,时而屏息凝神,时而露出会心微笑。
▲图为学员观看《闪闪的红星之小勇士》红色电影(余佳柔 供图)
观影结束后,学员们围绕“如果我是潘冬子”主题展开讨论:其中一名学员王一燊提到“潘冬子被地主欺负时没有哭,反而想办法保护妈妈,这种勇敢值得我学习!”另一名学员郭佳欣则分享对“红星”的理解,“红星不仅是帽子上的标志,更是心里的信念,就像现在我们为了梦想努力一样”。讨论中,“勇敢”“榜样”等关键词被反复提及,成为学员们理解红色精神的直观注脚。
▲图为学员观看红色电影后的举手讨论环节 (余佳柔 供图)
传承红色基因,铸就担当华章
据了解,此次红色教育课程活动期间,学员们在观影过程中提出“原来红军叔叔行军时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现在的安稳日子是他们用辛苦换来的”等感悟,对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与精神内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预备队队长王雨心表示,未来预备队将持续深化红色教育,用更多元形式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精神通过更多元载体融入日常,引导学员在传承中厚植家国情怀。(通讯员:余佳柔 徐斯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斯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