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2日讯(通讯员 陈泽扬、周嘉欣)2025年7月,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路红心”突击队积极响应国家“百千万工程”部署,深入清远市阳山县,开展了为期八日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紧密围绕红色文化传承、健康服务、艺术赋能乡村、基层医疗调研四大主题,以专业化、精准化服务切实解决民生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
一、红色研学赓续精神血脉,筑牢大学生思政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医路红心”突击队在了解到当地拥有革命教育基地、纪念碑、历史文物展览馆等红色资源后,提出通过实地学习调研设计红色研学路线,助力乡村发展。
在黄坌镇高陂村革命教育基地,队员实地学习“坚守一百零八天”战斗史。通过参观文化长廊,队员们了解到革命先辈邱班长为保护群众壮烈牺牲、九岁儿童穿越火线传递情报、妇女英雄胡秀在丈夫牺牲后仍冒死筹粮参战、王水痛失幼女却镇定组织群众撤退等英勇事迹,深刻感悟到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民兵用土枪土炮浴血坚守阵地108天,这是信仰的力量!”讲解员的话语让队员们内心激荡,更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以信念为铠甲、用热血铸防线的坚毅。
医路红心突击队在高陂村革命教育基地开展的“行走的思政课”活动,是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号召的具体行动。队员们将革命旧址转化为思政课堂,深入挖掘并讲述高陂村“坚守一百零八天”等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精心设计“革命故事微党课”并拍摄宣传片。这种创新形式,将深厚的思政理论具象化为可感可触的革命历史与英雄事迹,有效引导青年学子在红色沃土中汲取信仰力量,深刻理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真谛,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服务乡村振兴、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切实履行了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血脉、担当历史使命的责任,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殷切期望。
二、义诊服务惠及基层群众,践行健康中国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路红心”突击队的“小红医”们在大莲塘村闪光组综合文化中心设立健康义诊服务站,为中老年村民提供血糖血压检查,为儿童提供视力检查,累计为174人提供健康服务;同时为当地老人开展健康科普教育活动。一位七旬老党员紧握着队员的手,眼里泛起了泪光:“这样的检查,我们平时哪舍得花钱做哟!如今大学生把服务直接带到咱跟前,真是打心眼儿里暖和!”
在筛查过程中,我们细心发现1名儿童存在严重斜视、另1名出现显著屈光参差,队员们立即督促其家长及时带孩子诊治;在血糖血压检查中,检出多名老人血糖血压异常,其中最高收缩压达209mmHg,这些数据反映出村民健康管理薄弱的现状,这次义诊意义非凡,队员们为村民耐心讲解各类健康知识,从用眼卫生、合理饮食到慢性病防治,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不仅是“百千万工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筑牢基层健康防线的生动实践,更是突击队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重要指示的切实体现。看到村民们从最初的懵懂到逐渐重视自身健康,队员们内心满是触动,也更加坚定了努力学医、为民服务的决心。立志未来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将更多优质的医疗服务带到基层,为守护群众的健康福祉不懈奋斗 ,不负使命与担当。
三、墙绘赋能焕新乡村风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在阳城镇大莲塘村豆腐厂,突击队紧扣“红色基因+豆乡文化”主题,精心设计墙绘方案,反复打磨构图细节。创作期间突遇暴雨,队员们用塑料布筑起屏障,甚至用身体护住关键画面,雨势稍歇便继续挥笔;夜幕降临后,数十部手机亮起微光汇成“星火工坊”,照亮青春画笔的每一道轨迹。
经过多日奋战,一幅融合红色元素与产业特色的巨幅墙绘跃然眼前。收官之际,队员与村民蘸取颜料,将手掌拓印于墙绘“希望之树”枝头,斑斓手印如繁花绽放,铭刻下心手相连的奋斗情谊。此次活动中,大莲塘村委会赠予“医心绘红墙,妙笔兴乡村”锦旗,豆腐厂负责人也致以“妙笔施仁术,丹心绘赤墙”的诚挚感谢 ,彰显出艺术为乡土发展带来的的无限生机。突击队以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文化振兴使命,深入乡村、扎根群众,用艺术创作展现乡村的历史底蕴与人文风情,为乡村新面貌注入了新活力。这也是突击队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要求的生动体现。
四、调研采访洞察基层实情,为乡村发展献策
深入了解基层需求是精准服务的前提,这与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理念高度契合。活动期间,突击队聚焦基层医疗卫生与乡村发展现状,开展系统深入的调研采访,累计访问村民、医疗工作者及村委会干部等各类人群超过200人次。
在黄坌镇卫生院的采访中,医生详细介绍了日常开展的多元化健康服务,包括高血压、血糖的常规监测与管理,新增的肺功能检查等。针对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的难题,卫生院坚持每季度组织两次下乡义诊,风雨无阻,并积极联合村卫生站(村医)入户服务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如中风患者)。医生坦言,政府支持体现在医师节慰问、公共卫生项目(如高血压、糖尿病随访)推动及协助劝导不配合的患者等方面。在硬件方面,卫生院基础药品(如高血压、糖尿病用药,常用针剂如一二类头孢、青霉素)相对齐全,基础检查设备(B超、彩超)具备,但缺乏DR、CT及低压机等更高级设备,限制了部分诊疗服务的开展。
在对大莲塘村村委会负责人陈卫东先生的采访中,其介绍本村利用城中村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使村集体年收入跃升至约30万元。在民生改善方面,村委会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去年作为“典型村”对高速沿线视线范围内的房屋等进行了统一规划粉刷。关于医疗服务,村里设有卫生站并有村医值班,基本满足村民日常需求。负责人特别提出,相较于添置设备,更希望上级能加强对村医的技术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对于“三下乡”队伍,负责人高度评价“突击队”墙绘对提升村容村貌和企业形象的显著帮助:“突击队的墙绘正是‘百千万工程’需要的青春力量。既提升村容村貌与企业形象,把高校智力和人力资源精准输送到乡村一线,为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
在红色研学的同时,突击队队员在采访中问到:“您觉得现在年轻人红色研学中最容易忽略的细节是什么?”高陂村新闻官回答:“不管是去参观或者研学都好,在了解红色文化的同时,也要感受到当地农村风貌品质的提升,也就是‘颜值’与‘内涵’的双提升。”这一深刻见解为突击队优化研学设计提供了关键方向,也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
五、总结与展望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路红心”突击队充分发挥医学专业优势,紧密结合地方需求,在健康服务下沉、红色精神传承、乡村环境美化、基层医疗调研等多个维度取得了扎实且显著的成效。活动累计服务群众600余人次,优化红色研学路线1条,获赠锦旗2面、感谢信2封,完成1项调研报告、2个医疗专项采访以及2部宣传视频。截止至8月12号,团队运营账号粉丝达到2200个,通过新媒体平台、通讯稿、推文等形式进行宣传,新媒体平台累计浏览量超12.5w,其中浏览量最高的视频达到2.5w+,活动通讯稿浏览量达9.5w,公众号推文浏览量3k+。当地对实践团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活动登上当地媒体《今日阳山》。
此次活动不仅直接惠及阳山县多个村镇的居民,有效传播了健康知识和国家政策,也极大地锻炼了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实际行动为阳山县的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力量。未来,“医路红心”突击队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持续关注乡村发展,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建立服务乡村、助力振兴的长效机制和常态化服务模式,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撰文 | 陈泽扬 周嘉欣 丁玲
图片 | 陈泽扬 陈耀臻 梁裕鑫
审核 | 段夏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泽扬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