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承载约5亿人口,以全球9%的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既是减污降碳的关键,更是统筹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核心挑战。在国家“双碳”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驱动下,中国乡村发展清洁能源业已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民生福祉、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核心议题。
2025年暑期,山东财经大学源启阡陌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双碳”战略需求,深入山东省11个地市28个县区,聚焦农村清洁能源转型痛点。在张军峰、李冰封副教授指导下,这支由经济学院牵头,11个学院76名学生组成的跨学科团队,以“政策-技术-市场-实践”四维联动模型为研究框架,分六支子团队奔赴济南、青岛、烟台、德州、潍坊、威海等地,通过实地探访政府机构、能源企业与千余农户,破解农村清洁能源推广中的“卡脖子”难题,系统梳理乡村能源转型的现状、挑战与创新路径,旨在为政策制定与实践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为齐鲁乡村绿色转型贡献财大智慧。
对口调研·政策驱动
济南分队走进安丘市农业农村局,与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进行座谈,详细了解了近几年国家对于乡村清洁能源转型的政策情况。团队了解到,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于2023 年联合启动“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计划至2025 年建成一批试点县,要求其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超过30%, 在增量中占比超60%。而且,安丘市成功入选绿色低碳城市(城区)试点名单。这不仅是对该市产业转型、生态农业与城乡建设的协同推进的“低碳崛起”模式的权威认可,更是对安丘市政府“工业强、农民富、生态美”发展目标的生动践行与有力支撑。
济南分队在安丘市农业农村局座谈
德州分队来到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翟家镇黄集村,进行深入户的屋顶光伏实践。团队成员走进村民家中,深入了解屋顶光伏发电的政策补贴、使用成本、发电效能等问题。在最早安装中电品牌光伏设备的村民家中,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板已稳定运行8年,规模达60多千瓦,采用“全额上网”模式,“每年靠发电能挣7万左右,电价8毛多一度,稳赚!”黄集村支书和陈京旭副镇长向调研团队算了笔账,项目申请全由安装方代办,自己只需配合审批。黄村支书更是笑着和调研团队的众人讲:“政府早年鼓励光伏,咱赶上了好时候,现在躺着也能赚电费”。
德州分队调研临邑县翟家镇黄集村屋顶光伏项目
对口调研·技术赋能
鲁南分队走进华能泗水新能源有限公司,在郭主管引导下沉浸式探秘"秸秆变绿电"的科技之旅,参观了生物质能发电的全流程:从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集中收集、规范仓储,到原料进入密闭系统高效燃烧转化热能,再到烟气中有害物质经精密净化工艺达标排放,每一个环节都由高度自动化的设备与智能控制系统精准把控,机械装置的有序作业与屏幕上实时跳动的参数,让“废弃物变清洁能源”的转化过程既高效又环保,尽显现代绿色能源生产的科技质感。
鲁南分队成员在华能泗水新能源车间观摩生物质发电全流程
在随后与郭主任和镇政府的同志的访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在华能泗水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物质能发电实践中,30 兆瓦的装机容量不仅为当地带来百余人的就业岗位,更构建起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 —— 既有朝气蓬勃的应届大学生注入新鲜活力,也有经验丰富的 50 岁左右老员工坚守岗位。尽管面临原料来源不足、供应季节性强的现实挑战,企业始终积极探索应对之策;得益于国家对清洁能源的大力支持,每度电约享有的 0.35元补助,让其电力价格远低于传统化石能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即便在财政补贴与原料成本的双重压力下,企业年亏损约 5000 万元,却依然坚守不涨价、不停产的承诺,以实打实的行动践行着 “保民生、护生态” 的国企使命与担当。
鲁南分队与企业、镇政府开展三方座谈
烟台分队走进业达热电集团调研参观学习。团队以青年视角,聚焦清洁能源转型,通过实地探访、深度对话,洞察这场变革背后经济增效、社会共赢、生态修复的协同共振。企业负责人讲解了光伏发电板的原理、应用以及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企业负责人指着实时数据屏强调:“这不仅关乎企业降本,更是百姓增收的希望和地球的减碳成绩单。”团队深入了解了光伏发电、热能转换等核心技术的实际运行,对光伏发电技术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烟台分队成员在业达热电集团考察光伏设备
烟台分队与业达热电技术人员进行访谈
对口调研·市场驱动
鲁北分队深入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温店镇,走访冯楼村村委会及村民,以市场视角丈量生物质清洁取暖的实践深度。从农林废弃物的“重生”到百姓家中的“暖度”,从技术迭代的“精度”到生态改善的“广度”,这场民生工程正为鲁北乡村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新叙事。
根据了解,冯楼村因紧邻金缘公司,78户全用集中供暖,与周边7个村形成“近集中”模式;而距离较远的村庄则采用“分散式炉具”,两种模式根据地理条件灵活适配。镇政府工作人员坦言:“供暖不是‘一刀切’,离热源近的用管网,远的用炉具,适合的才是可持续的。”集中供暖通过地暖实现室内20℃稳定温度,较电炉更舒适;分散式炉具从初代“点不着、冒黄烟”,升级到如今带定时、自动下料功能, “屋里干净了,烟囱不冒黑烟了”成为共同感受。冯楼村供暖依托的金缘公司,更是通过“玉米芯提取糠醛—废渣发电—余热供暖”的闭环,让“田间废料”变成“供暖能量”。
鲁北分队成员与采访温店镇政府工作人员
对口调研·实践增效
在国家“双碳”目标、乡村振兴的外在要求下,在乡村地区对用能质量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下,乡村能源需进行转型,通过在乡村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新能源产业,提升乡村地区用能质量,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绿色发展。团队通过山东省内11市28个区县千余户的深刻调研,深切认识到乡村能源转型是统筹减排降碳、乡村振兴与社会公平的综合工程。团队通过“区域调研+案例梳理”相结合的方式,以各地区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为基础,分析地域差异化转型经验,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突出“因地制宜”与“产业协同”,助力齐鲁乡村走出—条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并重的绿色之路。
乡村能源转型是未来乡村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业农村领域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生态乡村建设使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同步达成的关键步骤,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由之路。
下一步,团队将继续以国家战略为导向,深入乡村,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突出“因地制宜”与“产业协同”,以技术适配、经济激励和长效管理为核心,推动能源转型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齐鲁农村低碳转型贡献财大智慧。
鲁南分队在山东华能集团调研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芮琳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