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承古韵 陶火续新篇—— 武汉工程大学“许愿计划”社会实践团走进通城陶瓷基地

发布时间:2025-08-06 21: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宋澜馨   阅读 6.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陈莹 段恩熙 冯耀昕 赖闽韬)8月2日,武汉工程大学“许愿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开展支教活动期间,应当地非遗陶瓷传承人之邀,深入非遗陶瓷传承基地,参与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陶瓷文化学习与制作体验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地方传统文化,丰富支教内涵,并为非遗技艺的传播注入青春活力。抵达传承基地后,实践团成员首先被展厅内琳琅满目的陶瓷作品所吸引。从线条古朴的传统陶罐、纹饰典雅的青瓷碗盏,到造型简约的现代艺术摆件、融入生活气息的茶具套装,不同风格的作品静静陈列,仿佛在诉说着通城陶瓷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发展脉络。非遗传承人面带微笑迎接同学们,他指尖轻抚过一件传世陶器的纹路时,眼中流露的珍视与热爱,让大家瞬间感受到这份技艺背后沉甸甸的文化分量。

图为展厅内部分陶瓷作品

在传承人的引导下,实践团成员首先系统参观了陶瓷制作工艺流程展示区。传承人详细讲解了从选料、制坯、成型、上釉到烧制等关键步骤的技术要点。“选料是基础,优质的陶土是成就好陶瓷的前提。”传承人指着不同种类的陶土介绍道,“例如这种质地细腻、可塑性强的陶土,就非常适合制作精细作品。”化药学子们认真聆听讲解,记录关键信息,并近距离观察了传承人专注制坯的场景。匠人们手法娴熟,神情投入,将普通陶土塑造成艺术品的技艺,让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内涵。

图为传承人进行现场示范

在随后的动手体验环节,传承人首先进行了现场示范:他将陶土置于转盘上,随着转盘旋转,双手灵活地捏、拉、推,不消片刻,一个初具形态的陶瓷碗便呈现眼前。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分组围坐工作台,开始了自己的制作尝试。初始阶段,大家手法生疏,陶土不易控制,作品常出现形状歪斜或厚薄不均的情况。化药学子们积极向传承人请教,传承人耐心纠正手势和力度:“手腕用力要均匀,慢慢向上提拉”,“这里的弧度可以再调整得更自然些”。经过反复练习和指导,实践团成员们逐渐掌握了基本技巧,手中的陶土开始呈现出杯、碗、花瓶等器物的雏形,虽显稚嫩,却凝结了大家的专注与努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制陶工艺

在活动尾声,化药学子们围聚在工作台旁,仔细端详着彼此的陶瓷坯体,近距离观察纹理与造型,并向传承人请教制作要点与细节处理技巧。“这是我第一次如此深入地接触陶瓷制作,原来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深厚的学问和匠人的心血。”实践团成员感慨道。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传承人的合影

此次深入非遗陶瓷基地的学习体验,为“许愿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通城的支教活动增添了重要的文化实践内容。实践团成员们计划将此次学习到的非遗陶瓷知识融入今后的支教课程中,向当地学生介绍陶瓷文化,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化药学子们亦期望通过自身的实践与传播,唤起更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重视,助力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实践团:“许愿计划”社会实践团

通讯员:陈莹 段恩熙 冯耀昕 赖闽韬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宋澜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