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赵鑫瑞 刘邦雄 石崇涛 赖闽韬)近日,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联合 “许愿计划” 社会实践团,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隽水小学开展 “健康用药与化学实验” 科普课程。活动通过趣味化学实验与理论讲解相结合的形式,为乡村小学生播撒科学种子,强化安全用药意识,以高校智力资源赋能乡村基础教育发展。图为志愿者引入课堂内容
为确保支教活动中的实验环节安全有序开展,实践团成员提前数日便投入到筹备工作中。大家共同梳理实验所需的器材与材料,细心备齐了碘伏溶液、维生素 C 粉末、烧杯、滴管等教具,并针对每一个实验步骤反复进行推演和操作演练。在多次核验操作规范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不仅熟悉了实验流程,更将安全注意事项牢记于心,为活动的顺利推进筑牢了安全防线。图为志愿者给孩子们发放实验材料
课程正式开始后,实践团成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解析化学知识。从碘伏的消毒原理,到维生素 C 的营养特性,志愿者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伤口处理、水果食用等场景,将 “还原性” 等抽象的化学概念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的内容。比如在讲解维生素 C 的还原性时,志愿者举例说明为什么吃水果能补充营养,以及它在人体内如何发挥作用,帮助孩子们逐步建立对基础化学知识的认知框架。图为小朋友们在做实验加深理解
互动环节中,实践团的成员们以 “生活中的化学变化” 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拓展思维。孩子们纷纷踊跃举手,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醋能除水垢”“苹果切开后会变色” 等例子层出不穷。志愿者们耐心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分享,并逐一解读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在解释 “苹果氧化变色” 时,志愿者告诉孩子们这是因为苹果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就像铁会生锈一样。同时,实践团的成员鼓励孩子们保持对周遭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培养科学思维习惯。
图为志愿者讲解理论知识
此次在隽水小学的支教活动,是武汉工程大学化药学子们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乡村教育的一次具体实践。实践团成员采用 “理论讲解 + 实验演示 + 互动探究” 的创新模式,将专业的化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科普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有效激发了乡村儿童的科学兴趣,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认知世界的新窗口,也让化药学子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实现了 “学用结合”。乡村教育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而武汉工程大学的化药学子们将继续以自己的热情和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教育。
实践团:“许愿计划”社会实践团
通讯员:赵鑫瑞 刘邦雄 石崇涛 赖闽韬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宋澜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