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长征精神,深化红色文化实践教育,2025年7月10日,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忆长征——青衿致远·铸眸色微光”暑期社会实践团赴甘肃省会宁县大墩村,开展“鉴以长征,知以往来”主题实践活动。团队深入探访红色历史遗迹,调研红色资源引领乡村发展的实践路径,为青年一代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积累宝贵经验。
踏寻红色足迹,聆听英雄史诗
7月6日,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之情走进大墩梁革命烈士陵园。在庄严肃穆的大墩梁红军烈士纪念碑前,指导老师张莹娜组织全体成员鞠躬默哀,并宣读悼念致辞。默哀毕,成员们依次向纪念碑行鞠躬礼、敬献鲜花,以庄严仪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
7月10日,实践团再次深入大墩村,通过实地走访、与村民深入交流,重温了大墩梁战役的壮烈历史。1936年10月23日,红四方面军红五军副军长罗南辉率部在此浴血奋战近十小时,英勇阻击敌军,最终罗南辉副军长与887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如今,大墩梁烈士陵园(始于1986年村民自发修建的烈士墓地,后经多次修缮)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载着后人对先烈的无限追思。
对话基层领航,解码发展脉络
实践团与大墩村村主任进行了深入访谈,详细了解该村依托红色资源推动乡村发展的实践探索。村主任介绍,近年来,大墩村以大墩梁战役这一核心红色资源为依托,积极建设红色展厅,创新融合展示战役历史资料与当地特色农产品,有效实现红色文旅带动经济发展。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村里确立了以杂粮种植为主导产业,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加工厂,逐步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杂粮产业是村里的支柱产业,合作社和加工厂有效解决了销售渠道问题,切实提高了村民收入。”村主任强调。
感悟红色展厅,见证活化传承
在村主任引导下,实践团参观了村内红色展厅。展厅内陈列着详实的战役历史资料和珍贵的烈士遗物。村主任特别向实践团介绍了一件两年前在陵园附近发掘出的炮筒文物,其表面斑驳的锈迹无声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不易,深深震撼了在场成员。展厅还巧妙陈列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生动呈现了大墩梁战役的光辉历程以及红色基因如何有效驱动乡村全面发展。村主任表示,未来计划进一步丰富展陈内容,提升游客互动体验,持续发挥红色文化对地方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
红色文旅融合,擘画振兴蓝图
村主任的讲解清晰勾勒出大墩村的发展蓝图:通过红色文化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大墩梁战役不仅是红色文旅的核心吸引物,更是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载体;而红色文旅与特色农业(杂粮产业)的协同发展,则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村主任表示,将持续深化红色文旅发展内涵,为乡村注入持久活力,为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赓续传承探索新路径。
此次大墩村之行,实践团成员深刻感悟了大墩梁战役的厚重历史与长征精神的伟大力量,真切体会到红色文化在激活乡村潜能、驱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引擎作用。大墩村通过红色文旅实现经济提升与精神传承的成功实践,为新时代赓续红色基因提供了鲜活样本。实践团成员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勇担青年时代使命,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时代发展洪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红色文化广泛传播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翀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