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红旗渠建设历程,青年挺膺宣传重任——河南农业大学“渠”向未来实践团三下乡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06 16:1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梁博渊   阅读 1.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人物故事

7月盛夏,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渠”向未来实践团赴河南省安阳市内红旗渠风景区、养老院、学校等地,深入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内涵,理解其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核心要义;通过在红旗渠景区实地参观,调研,到红旗渠纪念馆认真考察学习等,同时寻找当年的修渠人,通过听取讲述故事并做好视频记录与总结;以中小学为载体,向青少年讲述实践经历与红旗渠修建背后的故事并宣传红旗渠故事。最后通过制作景区宣传、修渠故事、实地学习等视频短片,助力红旗渠精神代际传承,同时锻炼团队沟通、宣讲能力。

“渠”向未来实践团首先前往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与红旗渠分水闸,开展红旗渠纪念馆与水闸实地考察学习。实践队员深入了解红旗渠修建历史和背景,探寻林县人民政府当年动员修建红旗渠的历程,并在纪念馆内为游客讲解修渠人的感人故事。实践队员还走近红旗渠分水闸,近距离接触分水闸处修建工艺之科学与巧妙,感叹当年修渠水利人才的智慧。通过红旗渠纪念馆与分水闸处的实地考察,帮助实践团成员对红旗渠历史与背景了解更加彻底与清晰。

▲图为实践队员在实地考察林县常年缺水的历史背景

▲图为实践队员梁博渊(左一)为游客现场讲解“修渠劳模”任羊成的除险故事

▲图为实践团队在红旗渠分水闸处合影留念

   随后,实践团队赴林州市红旗渠青年洞风景区,实地走过红旗渠景区全程,近距离考察红旗渠修建地理位置与重要洞口,现场观看红旗渠女子突击队的顽强拼搏为修渠献力的感人故事,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入学习红旗渠的目前境况,将历史与文字再一次变为现实,加深了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

▲图为实践队员攀登红旗渠旁边的山间石梯

▲图为实践队员现场观看女子突击队的动情演出

▲图为实践团队在红旗渠重要洞口青年洞处合影留念   实践队员在在红旗渠实地考察中感受颇深,但总感觉少了来自上世纪修渠人亲身经历的故事。实践队员了解到林州市幸福养老院内有一位曾亲历修渠的老人,实践团带着对红旗渠如何动员,红旗渠通水对当时林县人最真实的感受等一系列疑问,团队成员携带牛奶,豆奶粉前往林州市幸福养老院,采访当年修建过红旗渠的老人侯便荣,并与院内老人聊天,首次通过人物访谈的口述材料了解修渠的艰辛历程与深远影响,帮助团队成员结合史实学习与理解修渠历程,同时与老人的亲切交流提升队员关爱老人的意识。

▲图为实践队员与养老院内老人亲切问候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修渠老人侯便荣(89岁,左三)了解真实修渠经历   带着在红旗渠实地考察的亲身经历,和养老院对修渠人侯便荣老奶奶的采访感悟,实践团前往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武旺小学开展“红旗渠进校园”活动。队员讲述修渠“劳模”任羊成凌空除险的故事,讲解红旗渠的修建历史背景与修渠动员历程,通过提问同学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修渠背景。武旺小学的同学听取队员讲述红旗渠的建设历程与分享故事后,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帮助同学更好理解修渠背景与故事,团队成员通过此次宣讲活动展现了当代青年为讲好红旗故事所尽的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常家康在武旺小学分享任羊成的除险故事和实践经历

   实践团还前往安阳市第二中学,继续开展“红旗渠”进校园活动。队员分享修渠老人侯便荣怀有身孕仍坚持修渠的真实经历,结合红旗渠实地考察青年洞所思所得作宣讲。安阳市二中的同学在听取队员讲述青年洞建设过程后,更深刻地理解红旗渠精神的价值内涵与当代中学生传承红旗渠精神的重要历史使命。

▲图为实践队员王涵在安阳市第二中学分享修渠老人侯便荣的故事及实践感受

“渠”向未来实践团通过此次红旗渠文化推介“三下乡”实践活动,实地考察红旗渠,亲身采访修渠人,积极宣讲渠故事,用实际行动见证着河南农大学子为讲好红旗渠故事所尽的一份力量。未来实践团队将通过短视频等多形式开展宣传工作,承担起传承红旗渠精神的重任。

撰文 | 梁博渊

图片 | 蔡明正

审核 |常家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梁博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8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