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 湖南科技学院《李达全集》读书小组开展第四次线下读书会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6 11: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志成、黄俊松   阅读 6.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王志成、黄俊松)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8月6日,湖南科技学院《李达全集》读书小组前往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开展第四次线下读书会活动,活动聚焦传承创新基因,感悟实践伟力——从经典著作与党史实践中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密码主题,通过集体研读”“专题研讨”“创新实践参观”,引导成员汲取奋进力量,激发创新思维。

活动中,小组组长围绕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路径,带领成员研读《现代社会学》以及相关社会学理论中的创新论述。成员们结合经典,热烈分享心得以《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为依据,回顾党在革命道路、组织建设和思想传播上的早期创举剖析《现代社会学》中突破旧观念、推动社会进步理论,阐释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探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互动关系。

专题研讨环节,小组成员围绕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探寻创新精神的源泉与传承——以《现代社会学》与党的早期发展为例展开深度交流,通过对比分析《现代社会学》的理论创新点,思考李达社会学理论创新如何为党的实践提供支撑,以及党的实践创新又如何反哺和丰富理论,为今后的学习与实践提供启示。

李达先生在《现代社会学》中对社会变革的深刻洞见,特别是关于思想解放引领实践突破的论述,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创新是行动的先导,为我们今天理解改革与创新提供了重要历史视角。小组成员段婵分享道。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中关于敏锐洞察力引领发展契机的事例与论述,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基础和认知是抓住时代机遇的必要前提,深刻认识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大发展之间的历史性交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小组成员肖宇晏分享道。

我没留在城市,是因为看见了农村的可能。活动还以身边的创新创业案例分享环节,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赋能成员对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改造现实”以更深的理解。该校大学生创业典型谭显斌扎根江永农村,在乡村沃土上书写青春答卷运用数字化技术发展智慧农业,设计出保价保量合作模式构建家门口的幸福链,成为永州青年以创新服务地方产业的生动写照

活动尾声,读书小组参观了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展览处。与大学生创业项目典型事迹、科研创新成果等实例“面对面”,将经典著作中的创新理论与眼前的实践相对照,深切感悟创新精神的时代价值,进一步激发投身创新创业的实践热情。

“李达同志的革命历程与对马克思主义的执着求索,令人敬仰。其丰厚论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更是新时代深化理论创新的宝贵资源。研讨紧扣主题,既深掘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的历史纵深,也通过李达的理论创新与党的实践,生动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强大生命力。这种贯通历史与现实的研究,正是我们研习经典的根本旨归。”读书小组指导老师黄丽对研讨成果予以高度肯定并寄予殷切期许。

本次活动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中国李大钊研究会2025年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中共党史党建专项支持计划——湖南科技学院《李达全集》读书小组阶段性成果。未来,《李达全集》读书小组将继续深耕经典研读,从多维度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学思并举”厚植成员思辨力和想象力,激发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以韧性迎接未知的挑战,奏响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强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志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