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黄师学子在行动——黄冈师范学院大别山精神推普队七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08-05 18:5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东霖   阅读 19.8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7月4日至30日,作为教育部、团中央认定的全国大学生推普队伍和黄冈市文旅局聘任的黄冈文旅活动志愿者服务团队,黄冈师范学院大别山精神(故事)推普队秉持“推普实践+文化传播+乡村振兴”三位一体原则,深入黄州、红安、罗田、浠水等地,历时一个月、举办多场大型活动、多维赋能乡村文旅发展,以大别山精神为引领,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随着各项调研实践圆满完成,团队也向社会交出了一份完美的暑期实践答卷。

高位统筹谋划,精准赋能出征

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引导青年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7月4日,团队在黄冈师范学院传媒与影视学院举行启动仪式,学生领队周东霖明确本次实践活动的方向及核心:全体队员将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投入到推普实践中;要让大别山故事深入乡间小巷、传到群众耳边,让大别山精神成为引领青年们成长的旗帜,助力乡村振兴。指导老师张新刚从专业角度对实践活动进行了指导:要求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创新推普方式,提高推普成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乡村振兴贡献语言力量。

图1 团队成员出征合影

创新推普模式,形成黄师经验

团队在推普实践中,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提出“推普课堂+故事演绎+实地研学+演讲比赛”4D推普模式,在反复实践中形成黄师推普经验,大幅提升推普效果。

在罗田县沁水岩社区、黄州区陈策楼镇盂钵桥村、红安县新华书店等地的推普课堂实践中,团队成员根据小朋友的年龄,个性化制定推普方案。针对低年级同学,团队成员采用故事演绎的方式,将普通话与大别山精神相融合。队员张淑媛说:“我们通过‘情景再现’诠释大别山精神,孩子们很快就能理解,例如《含泪的赵连长》的故事演绎,让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大别山精神中的‘顾全大局’。而且通过故事演绎的方式,让原本枯燥的普通话理论有了生动的表现途径,显著提升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针对高年级同学,团队成员则开设以“大别山精神大思政课”为主题的推普课堂,在讲解普通话技巧的同时进行红色教育,让普通话教学成为宣传大别山精神的有力手段。

图2 团队成员给高年级同学开展推普课堂

图3 团队成员带领小朋友们进行大别山故事情景演绎

在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及黄州区东坡外滩等地开展的推普研学实践中,团队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和传媒学子的专业优势,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有趣的研学体验。在黄麻起义烈士纪念碑前,队员匡锦坤采用“问答式讲解”方法,用标准普通话还原黄麻起义经过,清晰介绍纪念碑的建造背景与烈士事迹。“为什么这座碑要刻140个名字?”“因为他们是为黄麻起义牺牲的代表……”问答间,孩子们理解了历史的厚重,全体肃立默哀致敬。在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内,队员王容指向展柜中一本圈注密布的《共产党宣言》,讲述红安烈士张行静“以生命护信仰”的故事:“他在狱中用鲜血写下‘共产主义必胜’,哪怕被敌人严刑拷打,也没泄露半个字——这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执着。”孩子们通过亲身观看历史文物,再结合队员们生动的讲解,都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也从中感受到了普通话的魅力。

图4 团队成员带领小朋友们在黄麻起义烈士纪念碑开展研学活动


图5 团队成员带领小朋友们在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

此外,团队还联合黄冈市朗诵艺术家协会、黄冈师范学院口语媒介传播艺术研究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大别山故事我来讲”系列演讲活动,吸引了全市近百所中小学、口语培训机构和近千名师生、家长参与,收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

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大别山故事我来讲”系列演讲活动黄州新华书店站,主持人喻金敏在活动后表示:“经过本次活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演讲辅导不只是技巧的传授,更要把普通话与本土红色故事结合,才能让孩子们在表达中真正理解‘为什么而讲’,这种扎根土地的语言教育才更有生命力。”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大别山故事我来讲”系列演讲活动红安站现场,推普队带队老师周萍萍向观众介绍团队办赛成果:“从7月4日启动实践至今,我们已在黄冈颁发近400份‘推普小标兵’证书与近100份‘推普小标兵之小小讲解员’证书,全市近百所中小学、口语培训机构和近千名师生、家长参与其中,感谢大家的倾力支持和高度认可。看着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在活动中锻炼普通话、讲述大别山故事、传承大别山精神,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

图6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大别山故事我来讲”系列演讲活动黄州新华书店站活动现场

图7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大别山故事我来讲”系列演讲活动红安站活动现场

服务黄冈文旅,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充分发挥传媒专业优势,凭借出色的媒体融合技能和实践能力,2025年7月,团队被黄冈市文化和旅游局聘请为“黄冈文旅活动志愿者服务团队”;同月,团队又相继被罗田县文化和旅游局、红安县文化和旅游局聘任为“文旅活动志愿者服务团队”。受聘后,推普队迅速深入黄冈地区各大文旅景区一线,用推普实践服务黄冈文旅,助力乡村振兴。

图8 黄冈市文化和旅游局给团队颁发的聘书

在7月10日举办的2025黄冈市文旅避暑消费季暨罗田大别山(薄刀峰)第十二届避暑季启动仪式上,团队全员参与活动启动仪式筹备工作,以“背签精准张贴——嘉宾引导分流——会场应急保障”的标准化服务流程,完成200余个座位标识布置及300余名参会人员的引导。活动总导演、主持人张立栋在开场时特别致谢:“这群年轻人用细致服务,让活动从筹备到开展无缝衔接。”不仅如此,在仪式间隙,队员们还同步在现场开展普通话使用现状调研。武汉游客祝先生用流利的普通话点赞:“罗田的友好体现在细节里——从高速出口指引到景区咨询,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沟通让两个多小时车程的短途游更舒心,19℃的薄刀峰果然名不虚传。”团队将这些调研成果和来自全国各地游客对罗田的赞扬制作成短视频,发布在黄冈市文旅局全媒体平台上,向世界宣传罗田的清凉。

图9 团队成员在2025黄冈市文旅避暑消费季暨罗田大别山(薄刀峰)第十二届避暑季启动仪式现场工作

团队在赋能黄冈文旅之余,还应邀参加助农直播带货。随着推普工作的深入,团队受邀来到罗田燕儿谷云集市。队员们化身“云端农技员”,以“自然生长的独特印记”为叙事支点,手持刚采摘的小辣椒面对镜头娓娓道来:“您看这每一枚辣椒,长的是山野阳光的馈赠、弯的带着晨露的弧度、直的藏着土壤的养分,大小不一的形态恰是绿色种植的证明。”团队成员用标准普通话配合实物展示,精准传递“不施化肥、人工除虫”的无公害种植理念,让屏幕前的网友透过镜头感受大别山深处的农耕本味,创造了一晚三千余元的销售战绩,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图10 团队成员受邀在燕儿谷云集市助农直播

循迹大别山精神,引领精神旗帜

团队除了在创新推普模式、赋能黄冈文旅和助力乡村振兴上多措并举。团队通过循迹大别山精神,深刻领悟大别山精神的内涵,从而创新激活红色资源,引领精神旗帜,赋能支点建设。

为了能更加深入、具体地探寻大别山精神,团队组织了多次实践调研和座谈学习。7月15日,团队来到陈潭秋故居纪念馆,在实物陈列与影像资料中探寻语言与精神的共生轨迹。队员们重点调研了“红色解说词”的语言演变,从早期的方言口述,到如今“普通话+文创道具”的标准化讲解和融入数字技术的立体场景导览,直观感受到语言工具对红色文化传播的赋能作用。纪念馆尹定强介绍:“近年来,我们整理了《陈潭秋故事读本》,用‘乡音忆初心+普通话传精神’的方式,让参观者既懂历史细节,更悟精神实质。”18日,团队走进湖北红安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与中心领导、专家围绕“大别山精神传播与推普助力振兴”展开专题座谈。中心主任刘晓军在回应团队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大别山精神的问题时指出:“红安作为大别山精神核心发源地,需以‘人物为主线’活化精神传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替代枯燥理论。”28日,为进一步了解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团队再度来到红安,参加《大别山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专题讲座,湖北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何光耀为团队后续的大别山精神宣传工作指明方向:“宣传需避免理论说教,应聚焦红安等核心区域,以建党元勋、开国将军、革命群众及新时代践行者为线索,构建生动的精神传承体系。”

图11 团队成员在陈潭秋故居纪念馆调研大别山精神

图12 团队同《大别山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讲座主讲人何光耀合影

此次推普实践活动,以“4D推普模式”为抓手,让普通话成为传播大别山精神的生动载体;以文旅服务与助农直播为纽带,将语言力量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践动能。团队深耕黄冈大地,从沁水岩社区的故事演绎到黄麻起义纪念碑前的研学讲解,从文旅活动的全力以赴到燕儿谷云集市的助农直播,不仅让“顾全大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大别山精神在童声讲述中浸润人心,更以标准普通话架起红色文化传播与乡村发展的桥梁,让红色资源“活”起来、乡村产品“走”出去。正如带队教师周萍萍在总结大会上的发言:“语言是发展的钥匙,精神是振兴的灵魂。我们要继续深耕‘推普实践+文化传播+乡村振兴’融合路径,让普通话成为大别山儿女走向全国的通行证,让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供稿:周东霖、朱瑞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东霖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639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