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点亮“百千万” | 资助政策下乡行,惠泽春风润万家

发布时间:2025-08-05 18:0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郭灼坤   阅读 4.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郭灼坤)为加大广东省学生资助及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学生资助政策更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广东省教育厅决定在2025年暑假开展“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经管学院“助学筑梦”夏乡青年实践团成功入选省级立项名单。

7月17日—18日,夏乡青年实践团在护国社区、江美村设立资助宣传点,通过摆摊宣讲、问卷访谈等形式,向家长、需受助学生及适龄青少年宣传资助政策,让惠民政策深入基层,助力学子圆梦。

出发!广宁南街街道宣传

7月17日上午,助学夏乡队队员在清晨的阳光里,穿梭在南街街道的街巷。他们向过往的家长和学生递上问卷,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仔细聆听每一个关于教育梦想的故事。这份问卷,承载着对教育公平的期盼。

傍晚,助学夏乡队的队员们在城东广场支起了宣传摊位。一张张传单带着期盼,递向匆匆走过的行人,他们耐心又温和地讲解着助学政策,声音里透着股坚定的劲儿。汗水浸湿了衣衫,却遮不住他们眼里的光。

摊位前,不同年纪的人们因教育的话题而连接。这一刻,关于梦想的对话正在发生,那些被现实阻隔的求学渴望,似乎又近了一些。

夕阳渐沉,资助政策第一站圆满结束,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动,他们期待为更多家庭带去希望之光。

再接再厉!江美村走访宣传

助学夏乡队来到江美村,在村口支起宣传摊位,队员们手持传单走街串巷,一对一讲解,重点介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条件流程,帮助困难家庭了解国家政策,为寒门学子点亮求学希望。

年迈的奶奶红着眼说,品学兼优的孙女将高中毕业,却因父母失业不得不放弃学业。孙女总安慰她:"奶奶,毕业我就去打工。"老人佝偻田间地头,卖力劳作,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攒下微薄的收入,既盼助孙女求学,又恐再添家庭负担。

这不只是一次助学政策的宣讲,更是代代相传以教育为炬的接力。队员们在泪光里播撒教育的希望,让每一条政策化作春风,真正吹进每一扇渴望改变的门,照亮每个需要托举的家庭。

领导慰问

7月18日正午,烈日高悬,暑气灼人。梁标书记专程前往江美村,亲切慰问正在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工作的青年实践团队员。

梁标书记对队员们不惧高温、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给予充分肯定。他勉励队员们再接再厉,将资助政策精准送到群众身边。殷殷嘱托、声声关怀,极大鼓舞了队员士气,大家精神抖擞,以更昂扬的姿态投入到政策宣传工作中。

四会黄田到广宁南街:助学,我们在路上!

2024年7月,学院组织资助三下乡团队到四会市黄田镇开展资助政策宣传、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为黄田镇居民带来了资助温暖。

2025年7月,经管资助政策宣传工作队满怀热忱地奔赴广宁县南街街道,开展资助政策宣传活动。活动中,工作队员通过多种方式,向广宁县民众详细介绍各类资助政策的申请条件、流程及具体标准。

在省级 “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 活动的有力支持下,经管学院资助工作团队连续两年深入四会市黄田镇、广宁县南街街道开展政策宣传活动。通过精准化的宣传举措,两地民众对国家资助政策的知晓度与理解深度显著提升。这一持续推进的惠民行动,不仅让有需求的群众能够及时获取资助支持、获得坚实保障,更有效推动了资助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将党和政府的温暖精准送到群众身边,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民生福祉。

采访与总结

实践团代表:郭灼坤

在资助政策宣传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基层群众的质朴与对国家政策的期盼。许多家长对助学贷款存在“不敢贷”“怕负债”的误解,我们通过讲解政策的有关细节,尤其是“免息期限、还款流程”等关键内容,逐渐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面对方言沟通的挑战,我们采用“本地队员翻译+图文手册辅助”的方式,确保政策精准传达。一位母亲拉着我说:“原来读书的钱可以这样借,我的孩子不用放弃大学了!”——这种触动让我更坚定担当“资助宣传大使”的使命。未来我将持续参与政策普及,助力更多寒门学子圆梦。

资助政策下乡行,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走村入户传政策,解疑答惑送希望,让每份关怀落到实处;从政策解读到梦想护航,让教育之光点亮千家万户。助学资助行,政策暖人心,点亮求学灯,同绘振兴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灼坤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6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