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肖敏 、张哲哲、杨淳)为响应国家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打破化学理论学习的枯燥壁垒,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8月5日在革塘坝社区开展了丁烷手掌火焰实验特色课程。该课程以直观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化学魅力。
课程伊始,志愿服务队队员赵奇老师先为学生讲解丁烷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式、沸点、可燃性等理论知识,同时以打火机燃料是什么、火焰为什么能“听话”地在手掌中燃烧等问题引发孩子们思考,用通俗的语言解析丁烷的物理性质、燃烧条件及手掌火焰背后的隔热原理。
实验环节中,赵老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现场演示丁烷手掌火焰。当蓝色火焰在掌心稳定燃烧时,教室内惊叹声此起彼伏。赵老师一边进行实验操作,一边着重强调实验安全准则,详细说明了丁烷气体的规范取用方法、火焰距离的精准控制等关键要点。在赵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小心打开丁烷气罐阀门,调节气流,观察丁烷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经压缩后储存于罐中的状态。在安全区域,用打火机点燃丁烷,瞬间产生蓝色火焰,孩子们仔细记录火焰的颜色和燃烧时的热量变化。
孩子们在确保手部湿润的情况下,严格遵循操作流程,让丁烷在手掌上安全燃烧,亲身感受化学现象的奇妙,现场惊叹声与讨论声不断,孩子们纷纷交流实验中的发现与疑问。整个过程通过安全可控的实验操作,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理性思维与探索精神。
参与化学实验的学生向俊恺兴奋地表示:“原来科学不是课本里的难题,是能‘摸得到’的神奇现象!”丁烷手掌火焰小实验是支教队科普兴教的缩影。截至目前,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已围绕科学实验、文化素养等方向设计多场特色课程,以“玩中学、学中思”模式为乡村学生打造别样暑期课堂,用知识与热情点亮乡村教育星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哲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