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实践团队开展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宣讲,传承红色星火

发布时间:2025-08-05 17: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姜雯   阅读 1.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姜雯)7月23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禾铁韵·星火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围绕纪念馆的历史背景、展品内涵及红色精神传承开展宣讲实践活动。团队用青春力量讲好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接到宣讲任务后,团队迅速启动筹备工作。为了让宣讲内容扎实、富有感染力,实践组员们进行细致分工。有的实践组员专注梳理纪念馆历史脉络,从红军发展时间线到关键事件,力求清晰呈现革命历程;有的深入挖掘展品背后人物故事与历史细节,考证史实,让讲解有血有肉;有的承担讲解词撰写,将史实与情感融合,让冰冷的历史通过文字传递温度;还有实践组员统筹协调,制定计划、组织模拟演练,多次实地考察纪念馆,核对史料准确性,查阅《红十字军史略》等30余篇文献,面对晦涩历史背景,团队共同研讨简化表述,确保不同年龄段、知识背景的观众都能理解 。

(于“江海曙光”展厅前准备宣讲 潘杰供图)

正式宣讲当天,团队带着充分准备开启红色故事讲述。在“江海曙光”展厅,实践组员讲述20世纪初通海如泰地区百姓在封建地主豪绅与反动当局压迫下的苦难,以及五四运动带来的思想觉醒、党组织建立等点亮革命火种的故事。讲到农民承受40多项捐税,用民谣“农民头上三把刀”诉说悲惨时,观众脸上浮现凝重神情;讲述党组织如星火燃起,大家又被革命希望振奋。看到展柜里农民对抗反动势力用的棍子、大刀,能感受到先辈勇气,实践组员们宣讲时也满是敬重,让这份勇气传递给观众 。

“斩木举义”与“军旗如画”展厅的讲解,从如皋、泰兴地区农民运动讲起,细致解读“五一农民暴动”等关键事件,把“夜袭地主庄园”等故事融入,还结合军旗设计寓意、样式变化,串联起黄桥决战等战役,解读革命队伍发展。讲解中注重与观众互动,引导观察军旗弹痕印记,体会“军旗所指、所向披靡”的信仰力量,不少观众反馈“透过军旗看到革命先辈热血坚守” 。

(于“军旗如画”展厅讲解 潘杰供图)

“革故鼎新”“金戈铁马”展厅里,苏维埃政权颁发的土地证书,见证红军让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承诺,以及发动群众、组建武装让革命火种燎原;老户庄战斗复原场景,重现何昆军长、薛衡竞参谋长等英烈壮烈牺牲瞬间,讲解到此处,展厅仿佛回荡枪炮声,观众被革命先辈不惧牺牲、不负百姓期待的精神打动 。

宣讲中,团队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上午讲解结束,及时复盘观众反馈,补充案例、优化内容;下午根据不同观众群体调整重点,和老年观众回忆历史,与青少年互动问答。遇到临时加场,灵活调配人力,保障讲解质量。7月23日及后续实践阶段,团队以专业、热情,让红色历史走进观众心里,收获高满意度,纪念馆工作人员也认可这份青春传承。

(在红十四军雕像前合影 潘杰供图)

这次纪念馆宣讲,于团队是成长契机,实践组员们在史实传递中,懂了红色宣讲是精神传承。他们深知,红色故事不该只在展厅,要让更多人读懂“斩木举义”的决绝、“军旗如画”的信仰,后续会继续打磨细节,补充英雄事迹,让红色宣讲有温度、有力量,让革命先辈在苦难中奋进、绝境中抗争的精神,借青春之声,在新时代传得更远、更响,让红色基因持续闪光,让更多人透过这场实践、这些讲解,触摸历史温度,坚定理想信念,续写红色传承新篇 。

(撰稿:徐思雅 图片:潘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姜雯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40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