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李小楠、苏欣蕾)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实地调研中感悟清正风气,同时探寻乡村数字化建设成效与经验,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2025年7月16日至18日,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数质兴农”实践队赴三明市大田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首站,队员们前往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陈列馆进行调研学习。在讲解员鸿图中学范建洪老师的介绍中,实践队员了解到陈嘉庚先生在第二集美学村的等动人故事,深刻认识到陈嘉庚先生克勤克俭、廉洁奉公的崇高品格与爱国主义精神。
图为讲解员范建洪老师向队员们讲述陈嘉庚先生故事。郑婉婷 供图
随后,队员们前往大田县阳春村智慧村部进行参观学习。阳春村作为“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将传统意义的“村部”升级为“数字中心”,打开了“数字阳春”的新篇章。参观结束后,实践队与省公安厅网安总队退休干部阳春村村书记林乐坚、村干部林文青围绕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等内容进行了座谈交流。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阳春村支书林乐坚、村干部林文青进行座谈交流。张盈盈 供图
阳春村森林康养基地是福建省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其依托数字化平台,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实时显示区域空气质量、噪音指数,让“林海疗愈”有了科学数据的支撑。在此调研的实践队员表示,当康养产业遇上数字技术,他们对林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生态振兴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图为阳春村森林康养木屋。姜名扬 供图
大田县屏山乡是著名的“东方美人茶之乡”,实践队员们前往屏山乡大田美人茶主题馆进行调研学习。在讲解员林文青老师的介绍中,队员们了解到智慧茶山通过实时监测茶山土壤、气候等数据,精准调控灌溉施肥、防控病虫害等,实现生态种植的精细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使得数字技术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大田县美人茶主题馆。张云宝 供图
实践中,队员们面向阳春村近30名中小学生和部分村民代表,开展了以“‘八项规定’进乡村 清风拂面促振兴”为主题的理论宣讲。农小宣宣讲团成员以梁家河插队的故事为例,引导在场所有中小学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小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价值追求。
图为实践队队员正为当地学生进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理论宣讲。李小楠 供图
宣讲结束后,实践队队员组织中小学生和部分村民代表开展“清廉”为主题的非遗金箔手工活动。队员们介绍了金箔非遗技艺的源流,并共同完成了“廉洁”“清正”等字样的非遗金箔画。村民代表林娟则表示,理论宣讲和金箔画制作让他们和当地孩子感受到“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的深刻含义,也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接受到了廉洁文化的熏陶。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指导同学们做手工。苏欣蕾 供图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使实践队员们深刻地认识到,数字技术通过对农村消费和农业生产的赋能,正在加速推动农业生产力升级,为更高水平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可行路径。实践队员纷纷表示,作为青年学子,要紧跟时代大势、厘清理论脉络、深入乡村一线,助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芳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