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秭童心·筑梦未来 —— 地大学子开展“七彩假期”支教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4 15:1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鹏   阅读 29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 张恪、张鹏) 近日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知秭童心”志愿服务团联合宜昌市秭归县陈家坝村“童伴之家”开展了系列支教研学活动。

一、心怀祖国,童心筑梦 

80年前,先烈们用鲜血染红了胜利的旗帜;80年后,课堂里稚嫩的童声探寻着旗帜的意义。在纪念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年份,“祖国旗帜在我心”课为孩子们点亮了爱国明灯。小朋友们从熟悉的国旗、队旗出发,探索了党旗、团旗等背后的故事。“原来五星红旗的设计是从上千个方案里选出来的!”小朋友们惊讶地说。

二、指尖非遗,千年文化 

 剪纸课上,剪刀在孩子们手中略显笨拙,却剪出了形态各异的窗花 —— 有模仿屈原祠飞檐的,有再现龙舟竞渡的。这些充满童真的创作,成了课上最亮眼的装饰。而在绘制青花瓷环节,孩子们笔下的缠枝莲纹里,悄悄藏进了长江的浪花和柑橘的轮廓,让千年瓷韵有了乡土的气息。

舞动民族,传承之美 

“大家知道吗 ? 每个民族的舞蹈和服饰都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在播放蒙古族舞蹈视频时,孩子们被奔放的舞姿感染,纷纷模仿骑马动作。志愿者 凯丽比努尔 ·哈力瓦尔 解释,这展现了草原民族的豪迈性格。随后,塔吉克族鹰舞视频让孩子们屏息凝神,当听到护边员拉齐尼的事迹时,几个孩子感动落泪。

、江河“绿脉”,吾辈守护 

课堂上,孩子们的提问充满纯真: “江豚怎么笑的那么开心呀?”“背上有鳍的是海豚,可江豚没有背鳍,像不会合拢的月牙!”当纪录片中江豚跃出水面时,孩子们屏息凝望的眼神,仿佛在与这些“长江精灵”隔空对话。然而,一组冰冷的数据却让教室悄然无声——十年前每平方公里长江有30头江豚,然后如今却不足5头,过度捕捞、水质污染正让它们濒临灭绝!志愿者告诉孩子们:守护长江不必“惊天动地”,从“盘中光盘”减少水污染,用“双手净滩”保护栖息地,借“童声宣讲”传递生态理念。活动尾声,孩子们在白纸上画下江豚,郑重签下“长江小卫士”承诺书。正如他们稚嫩的宣言:“我们要让江豚的微笑,永远比月牙弯!”

、常识科普,七彩假期 

在“ 美丽家园我行动 ”课堂上,绿水青山的誓言化作稚嫩小手分拣的垃圾袋;在“ 情绪气象站 ”里,阴晴圆缺的心情变成画纸上跳跃的天气符号;在“ 科技探秘坊 ”中,纸飞机的轨迹勾勒出空气动力学的奇妙曲线,吸管的拼插搭建起建筑美学的初始模型。

离别的日子悄然临近,孩子们把亲手写的信塞进志愿者的背包,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 哥哥姐姐们明年一定要再来哦 ! ”志愿者们也在这片土地上读懂了“奉献”二字的分量——它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像长江水一样,静静流淌,滋养一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鹏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