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通讯员:赵美琳)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的部署要求,探索地方特色饮食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驱动价值。郑州财经学院会计学院“萤火虫”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 走进广西崇左市天等县,聚焦承载当地千年地域记忆的非遗民俗小吃 “集劳”, 开展深度调研。
“集劳”是天等县极具特色的非遗小吃,历史底蕴深厚,改革开放后愈发兴盛。其名源自天等壮话音译,意为“油糍”。实践团成员走进“丽川集劳”摊位,老板赵先生夫妇自1993年起在此经营,在天等县内颇具名气,顾客往来不绝。其“正宗广西天等特产(非遗产品)”的字样,默默诉说着集劳的独特价值。
图为集劳制作完成成果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调研店铺全景图
实践团成员与摊主深入交流,了解集劳的制作工艺、传承历史。从精心挑选新鲜的面粉、瘦肉、韭菜、酸菜等食材,到将面粉搅拌成细腻的面糊,再到把馅料巧妙地包裹其中,最后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酥脆,每一步都凝聚着天等人民的智慧与传承。而“集劳”也早已超越食物的本质,成为天等人民独特而深厚的文化、精神根脉。交流中,摊主向实践团成员讲述着集劳作为非遗的传承故事。从祖辈如何在岁月里摸索出独特技艺;到一代代天等人接力优化工艺,将经验和智慧融入每一道工序。在摊主的讲述里,集劳不仅是美食,更承载着天等的民俗记忆,成为当地民族特色美食的鲜明代表,每一个细节都凝结着先辈们的智慧结晶,诉说着它一路走来的不凡历程。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老板采访
天等集劳这一非遗民俗小吃,在满是烟火气息的氛围中散发着独特魅力。作为承载当地民俗记忆的文化符号,它不仅凝结着先辈在食材选取、口味调和上的生活智慧,更以其代代相传的制作技艺,成为连接地域历史与当代生活的纽带,见证着一方水土的人文变迁。
“萤火虫”实践团走访期间,真切触摸到这道传统美食背后的文化根脉,体悟先辈传承的匠心,感受其跨越岁月、承载地域记忆的深厚底蕴。实践团不仅探寻到这份非遗小吃的独特风味,更以脚步丈量乡村,以行动挖掘乡村非遗文化价值,用青春力量助力天等非遗美食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让这一承载着岁月记忆的非遗民俗小吃,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光彩。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老板合影留念
当青春力量与非遗烟火浪漫邂逅,“萤火虫”实践团以脚步丈量乡土,用热忱浇灌传承。他们为天等集劳注入全新活力,这份对非遗传承的坚守与探索,不只是一场实践之旅,更是青春赋能乡土的生动范本。愿更多人接过接力棒,让天等集劳这类非遗美味,持续书写与乡村振兴交融的故事,在新时代浪潮里,不断延续、熠熠闪光 。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赵美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