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物质丰盈的时代,我们似乎总是在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我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小角落——留守儿童的世界。我深度参与了山农工“以少年之姿,护童心之梦”的公益活动,这不仅给上去的孩子们带去了物质,更给我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切的起点,源于小时我的家庭加入摄影爱好者到偏远山村的采风。在那里,我亲眼见证了令人心颤的画面: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男孩,背着破旧的书包,独自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眼神空洞地望着通往山外的公路。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那份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孤独与沉寂,像一根针,猝不及防地刺入了我的内心。
经过家长们与村长的交谈让我得知,村里像他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的父母远在千里之外的城市务工,一年或许只能团聚一次。这些孩子与年迈的祖辈相依为命,物质上的匮乏尚可弥补,但情感上的孤寂、陪伴的缺失以及成长过程中引导的空白,才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困境。那张照片我至今珍藏,它是我所有行动的初心,提醒我勿忘那份最初的触动。
回到城市后,那个男孩的眼神始终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意识到,单纯的感慨与同情毫无力量,必须将这份内心的震动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此后,我的童年与少年时代,与各类公益活动紧密相连。我是学校“红领巾志愿服务队”的骨干,定期去敬老院为爷爷奶奶们表演节目、打扫卫生;我是“环保小卫士”,多次参与植树造林和社区清洁活动,并因此荣获市级“环保小天使”称号。在中学时代,我组织的“旧书漂流”活动,成功为山区小学募集到500余册图书,该项目也让我首次获得了省级“青少年公益实践大赛”的二等奖。这些早期的荣誉,对我而言不仅是肯定,更是一种鞭策,让我深刻体会到,微小的善行也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暖流。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课题,需要政府、社会和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我深知,我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但我坚信,每一份微光的汇聚,终能驱散一片阴霾。我写下这篇文字,不仅是为了记录,更是为了呼吁。愿我的经历能如同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您心中的圈圈涟漪。也许,您的一次关注、一次转发、一次参与,就能为另一个“小雅”的世界,带来一整片星空。
这条路,我将继续走下去。也期待,在路上能与您相逢。
作者:孙艺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