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日照,一位“00后”大学生,以十二年的志愿服务足迹,谱写了一段从“被牵着手”到“牵起别人的手”的温暖历程。他名叫秦千朔,是一位拥有十二年服务经历的“资深志愿者”,也是一位在奉献中成长、在给予中收获快乐的青年典范。
自小学一年级至大学一年级,从懵懂孩童到青年骨干,秦千朔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了自我成长与精神蜕变。他深有感触地说:“志愿服务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他人,更在于照亮自己。它是我快乐的源泉,也是我青春岁月中最坚定的选择。”
启蒙:以父为师,与善结缘
2013年9月,初入小学的秦千朔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了日照市消防志愿者协会。从此,那双本应握笔写字的小手,开始传递温暖与关怀。父亲作为消防志愿者,成为他公益路上的启蒙老师。在秦千朔的记忆中,童年的周末不属于游乐场或补习班,而是属于社区宣传、敬老服务和环保行动。
“那时我连扫帚都拿不稳,可爷爷奶奶总夸我‘真能干’。”秦千朔回忆道,“父亲的背影告诉我,做好事不必张扬,踏实去做就好。”
2017年,父亲联合消防志愿者协会发起成立“最美小志愿者”团队,秦千朔也从一名“跟随者”逐渐成长为“参与者”。他系统学习消防知识,积极参与演练培训,在团队中逐渐崭露头角。同年,他正式注册成为日照市消防志愿者,开启了更具自觉性与责任感的志愿服务新阶段。
深耕:十二年坚守,数百场奔赴
十二年来,秦千朔的身影始终活跃在各类公益活动中。从“月圆中秋、牵手相伴”的温情守候,到“快乐厨房、欢聚一堂”的暖心陪伴;从“书香致远、志愿先行”的知识传递,到“青春志愿、海好有你”的环保实践;从“童声诵古韵”的文化传承,到“金秋暖夕阳”的敬老爱老……他的名字,已成为日照志愿者名册中一个温暖而熟悉的符号。
据统计,秦千朔参与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超过三百场,累计服务时长近千小时。更难得的是,他从未止步于“参与”,而是始终致力于“传承”。作为“最美小志愿者”团队的骨干,他带动一批批青少年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将公益的火种传递给更年轻的一代。
成长:从倾听质疑到坚定回应
“做这些有什么用?”——类似的疑问,秦千朔在童年时常会听到。面对不解,父亲总是报以微笑,而他在一次次实践中,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如果说小时候是做给父亲看,那么长大后,志愿服务已成为我内在的需要。”秦千朔说。在他荣获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奖项的作品《善人者,人亦善之》中,他写道:“有人用游戏填充课余,有人用补习占据假期,而我选择用志愿服务丰盈心灵。它让我看见更真实的社会,也遇见更完整的自己。”
升华:“微心愿”里见大爱
在众多志愿服务经历中,2017年底的“点亮微心愿”活动,成为秦千朔志愿路上的重要转折点。
那是一次为莒县峤山37名贫困家庭孩子圆梦的公益活动。当看到一个孩子写下“想要一个滑板”的心愿时,学过滑板的秦千朔主动请缨,不仅精心挑选滑板,更决心教会他基本动作。
“他摔了无数次,却从不喊疼。”秦千朔回忆道,“当他终于能独立滑行,回头对我露出灿烂笑容的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授人以渔’的快乐。”
更让他触动的是,有孩子因收到文具而轻声说“以后不用愁了”,有孩子因第一次看到大海而欢呼雀跃。“这些孩子让我明白,真正的富足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被看见、被尊重、被珍惜。”
信念:愿为微光,照亮一角
如今,已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大一学生的秦千朔,依然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他将志愿精神带入校园,申请加入学生会志愿者部,不断拓展公益的边界与内涵。
“阳光不及之处,恰是志愿生长之地。”秦千朔说,“我们或许只是微光,但微光能吸引微光,最终照亮更多角落。这就是志愿服务的价值,也是我快乐的来源。”
十二年,是一个时间的轮回,更是一个精神的起点。秦千朔用他的坚持告诉我们:志愿不是偶尔的善举,而是一种持久的生活方式;快乐不是被动地获取,而是主动给予之后的心灵回响。
在物质丰裕的今天,这位年轻人用十二年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深刻内涵,也为当代青年献上了一份关于成长、责任与幸福的生动答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