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楚水客

发布时间:2025-10-05 21: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86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人物故事

我的童年味觉记忆,是沅水江畔小店陶罐里的剁辣椒与母亲厨房中红油豆瓣的奇妙碰撞。每年跟着母亲搭上上火车回川渝祭祖,绿皮火车窗外掠过的层峦尖峰,总会与湖南乡下金黄的稻浪在脑海中重叠 ——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乡土图景,像两条隐秘的河流,早早在我生命里埋下了关于 “根” 与 “远方” 的伏笔。

六岁那年被母亲带往常德求学,湘方言里婉转的尾音与母亲油锅里熟悉的麻辣,构成了我最初的身份认知。 这种地域文化的交织,让我从小就懂得用更包容的眼光看待差异。初中时参加 “长江经济带” 主题研学,我们从沅江出发,越过浩浩汤汤的洞庭湖,站在橘子洲头眺望湘江,老师指着地图上蜿蜒的长江说:“这条江连接着你的四川老家和湖南新家,也连接着整个南方的发展脉络。” 那时的我还不懂 “时代命运” 的深意,只记得江旗猎猎,百舸争流。

高三的我在纷繁复杂的专业中选择了师范专业,当时虽然伴随着犹豫填下,但当我踏上大学的旅途,看到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投身他乡,用自我知识哺育莘莘学子。现在的我,不再追问 “命运会怎样”,而是开始思考 “我能做什么”。因为我知道:一个人的命运,从来不是孤立的;当我选择成为一名教师,我的成长,就和无数孩子的未来连在了一起,和这个时代的教育事业连在了一起 —— 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师范新生,对命运与时代的答案。

都江堰的滔滔江水起起伏伏,岳麓山的枫叶红了又落。时代不会等待任何人,只有我们主动去迎接新时代。如今在大学校园里,看着远处亮起的灯火,想起那些在川湘两地穿梭的日子。我受川蜀哺育,潇湘教诲,而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则给了我将个人理想实现的机会。但无论走多远,我永远记得:自己是食巴蜀稻,饮潇湘水长大的,是被时代浪潮托举着的幸运儿,而我的人生答卷,注定要写满对这片土地乃至整个中国的热爱,写满对这个时代的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