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柏灵,毕业于五台中学。现在是山西应用科技学院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我的思想,成长离不开我的父亲。他们指引着我,鼓励着我,呵护着我。让我生根发芽不断的生长。
父亲曾是一名军人,这个身份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塑造我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刻烙印
在印象里,父亲总是将“规矩”二字常挂心间。家中的被褥永远叠得棱角分明,如豆腐块般整洁,各样物品各归其位,井井有条,时间的掌握更是精确至每一分。起初,我感到这是一种束缚,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对秩序的坚守已悄然转化为我的习性。它教会我在学业上如何布局规划,在面对诱惑时如何坚持自我约束。父亲常言:“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对自我的完美掌控之上。”如今我终于深刻领悟,这种深入骨髓的自律,正是我在世间行走时所拥有的底气和沉着
父亲对国家的热爱,是具体而滚烫。每年的国庆阅兵,他都会郑重其事地穿上旧军装,眼中闪烁着难以言喻的光彩。这份深沉的情感,让我很早就懂得将个人理想融入更大的格局。它让我明白,读书不仅是为个人前途,更是“为中华之崛起”;选择职业时,会自然地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这种情怀,为我的奋斗注入了永恒的意义感。
有人渴望云端之轻,寻求速成之巧,如同浮萍逐水,朝露易逝。然而,真正的成长,须将根深入知识的沃土,品格的坚岩。古语有云“厚积薄发”,《论语》亦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皆在警示我们:生命之深厚,源于扎根之深浅。
扎根,意味着心无旁骛的坚守。
扎根,代表着直面挑战的勇毅。
扎根,体现了志向高远的初心。
在这急功近利的时代,扎根虽显笨拙,却是明智的选择。它要求我:
· 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练就过硬本领
· 在品德修养上持之以恒,铸就精神力量
· 在理想追求上坚定不移,确立清晰目标
立“扎根之学”,以国家之需,锚定学术航向。
我深知,空有报国热情而无扎实学识,犹如无桨之舟,寸步难行。因此,我的首要计划,就是心无旁骛地构建深厚的专业知识大厦。
· 在课堂上,我将摒弃“六十分万岁”的惰性,力争前沿,与老师、同学深度互动,把每一个知识点学懂弄通。
· 在图书馆里,我将制定系统的阅读计划,不仅研读经典教材,更将广泛涉猎前沿期刊,追踪学术动态,构建自己广博而精深的知识体系。
· 在实验室中,我不惧失败,甘愿为了一组准确的数据反复求证千百遍。哪怕只是从事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我也希望能尽早触摸到学术科研的脉搏。
践“砺能之志”,在实践熔炉中,锻造栋梁之材。
大学不仅是传承知识的象牙塔,更是锻炼能力的练兵场。仅有理论知识,不足以应对未来的复杂挑战。
· 在社团与学生工作中,我会积极学习沟通协作,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在服务同学中提升自我。
· 在创新创业竞赛中,我将主动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围绕“智慧城市”、“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主题,尝试将知识转化为解决方案,
· 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我计划利用寒暑假,走进乡村田野,走进城市社区,去感受最真实的国情与民情。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
我矢志成为一颗成熟的种子,在时代的沃土中汲取养分。无需害怕黑暗,每向下深,都是在积聚向上的力量;无需焦虑岁月,当我根深蒂固,岁月自然会赋予我挺拔的身姿和硕果累累。
愿我可以在己之领域中深根固本,青春逝去时,我可以无愧地说:这年华,我未曾虚度;这片土,我以芬芳回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