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是高校 “实践育人” 的核心载体,助力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关键平台,对青年学生的理论拓展、能力提升及社会责任感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 “最后一公里”,集中呈现了多元利益诉求、复杂矛盾关系和基层运行逻辑,其治理情境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大学生参与社区治理实践时,经历着从“被动观察的旁观者”向“主动介入的参与者”的角色跃迁。这一过程不仅使其直面真实社会的复杂图景,接触多元群体与丰富社会议题,更能为其成长注入强劲动能,助力其从象牙塔学子蜕变为兼具深刻认知、扎实实践能力与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对培养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深化认知:从 “抽象认知” 到 “具象理解”
社区治理实践为青年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真实社会的大门,是他们对社会的认知从抽象化、碎片化走向全面化、系统化的具体过程。在校园环境中,青年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多依赖课本、网络等间接渠道,获取的信息大多经过筛选和加工,难以呈现社会的全貌。而当青年学生深入社区,亲身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时,会直面很多现实问题,比如邻里纠纷、环境卫生整治、社区公共服务完善等。
同时,社区治理实践也能让大学生产生清晰的自我认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他们需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短板。例如,沟通能力强者在矛盾调解中可能游刃有余,组织能力优者则在活动策划中更显优势。社会实践中的成功与挫折,成为大学生明晰能力边界、兴趣方向及职业定位的契机,为其后续精准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青年学生亲身经历并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深刻认识社会治理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打破固有的理想化印象,形成较为客观且全面的社会认知框架。
能力转化:从 “理论储备” 到 “实践技能”
社区治理实践是提升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体现在沟通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多个方面。沟通协调能力在社区治理中至关重要,大学生需要与社区居民、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等不同群体进行交流。面对不同对象(如倾听居民诉求需耐心,对接社区工作人员则需专业),其语言表达、倾听理解及沟通思考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
问题解决能力也能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得到有效锻炼。社区治理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需要大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探索。例如,针对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不足的问题,大学生需要先进行调研,了解老年人的具体需求,然后结合社区的资源和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和活动总结的整个过程中,锤炼了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大学生策划和实施社区活动的试金石。无论是开展社区理论宣讲、公益咨询,还是宣传活动,都需要大学生进行周密地策划和组织。从活动方案设计、人员分工、物资筹备,到活动现场协调与活动总结,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资源配置、团队协作、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情感升华与责任担当:从 “个体关注” 到 “社会关怀”
社区治理实践能够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其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担当。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大学生与社区居民紧密相连,亲身感受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青年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区居民解决了实际问题,强烈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同时这样的情感体验会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同时,社区治理实践也能让大学生感受到基层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学生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担当。这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会促使青年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努力提升能力素养,为将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治理实践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形式,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社区治理实践通过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深化,帮助青年学生建立对社会的真实认知;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转化,提升青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个体关注到社会关怀的升华,培育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一过程印证了社会实践作为高校 “育人载体” 的核心价值——真正参与到社会活动之中,从 “旁观者” 成长为 “负责任的参与者”。高校在设计社会实践时,也应强化 “角色互动”“问题导向” 与 “反思引导”等环节,让社会实践成为青年学生融入社会的有效起点。同时,大学生也应充分在社会实践中淬炼自己、提升自己,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作者信息:
胡紫薇 女 哈尔滨理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文化哲学
王 晨 女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三级教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研究”(项目批准号:22YJA710029)阶段性成果(胡紫薇 王晨 哈尔滨理工大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