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已成为全球共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着强大推动力。祖奎玲博士潜心创作的《生物多样性之美 —— 如花贡嘎》,聚焦于青藏高原东缘贡嘎山域的生物多样性,堪称匠心之作。该书以细腻笔触勾勒、以科学视角审视、以人文关怀浸润,全方位展现了贡嘎山这座 “生物基因库” 的瑰丽画卷。书中既礼赞自然之美,更生动诠释生态文明理念,为世人认识自然、守护生态提供了兼具科学深度与人文温度的绝佳范本。
▲图书封面
横断山山脉,高耸入云的贡嘎山脉,就像是一个天然的殿堂,它被雪山顶成了王冠,树林成了长袍,小溪成了丝带,默默地向我们述说着最原始的生命秘密。祖奎玲博士用300多张图像、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开启了一道通向"蜀山之王"人生奥秘的大门。
翻开这本书,似乎听到了雪山上布谷鸟在雪线下盛开的声音,看到了雪豹在岩石上留下的优美脚印。照片中的每一幅画面,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在晶莹剔透的冰河边,顽强的绿绒蒿,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血雉,以及在晨雾中摇摆的冷杉…它们的轮廓,不仅准确地记录了物种的外形特点,也成为了一首向大地献上的诗歌。
这些充满感情的探险记录尤其感人:「四千五百公尺高的流石滩,一棵全缘叶的绿绒蒿,在寒风中迎风开放。它用了五年的时间,就是为了这一瞬间的金色。这难道不是人生中最美妙的事情么?"这些语言,给科学资料注入了温暖,将对大自然的观测上升为对人生的思考。
其中最感人的一句话,就是给年轻人的一句话:“当你用手轻轻抚摸着这幅画时,我想你不但能认出每一种生物的名称,而且还能体会到它与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百万年的生死与共。说不定哪一天,你们当中就有人继续使用了我们的探测设备,继续为这神山上的生灵写下一段传奇。"这不仅是一名科学家的殷切期望,也是一种跨越纸页传递的科学精神。
从垂直带谱的智慧布局,到特有物种的精妙适应;从实际面临的环境问题,谈到可持续发展前景。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物种多样性的专业性图册,也是对中国野生动物的一首赞歌。这说明:对自然的理解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又要有一颗将心比心的心;保护自然,不只是一个科技问题,而是一个文明问题。
▲图书背面
附:《生物多样性之美——如画贡嘎》作者简介
祖奎玲,女,博士,现任江西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森林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她曾在北京大学进行生态学博士后研究,并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得植物学博士学位,同时在北京林业大学完成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的硕士学位。
祖奎玲目前担任本科生课程《森林生态学》《自然教育》《土壤学》《水土保持学》的主讲教师,同时也负责研究生课程《水土保持植物群落专题》、《园林生态专题》和《水土保持专题》的教学工作。此外,她还兼任《生态学杂志》第一届青年编辑委员会成员,并为Nature Communications、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和西北植物学报等期刊的审稿人。
祖奎玲的研究方向包括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她主持了多个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国进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