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为丰富乡村儿童暑期生活,促进体能、专注力与创造力协同发展,新疆政法学院信息网络安全学院“铁魂非遗筑梦人”团队于51团19连“七彩课堂”中,以“动静结合、非遗创新”为特色,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充满欢笑与文化韵味的沉浸式体验。
活动在经典游戏“123木头人”中拉开序幕。团队成员化身“指令官”,孩子们化身灵动的“小木偶”。随着“1、2、3,木头人!”的口令响起,喧闹的教室瞬间定格——孩子们纹丝不动,唯有一双双闪烁笑意的眼睛透露着紧张与兴奋。简单的游戏在潜移默化中锤炼了孩子们的规则意识、瞬时反应力与专注品质,为后续活动奠定秩序基础。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小朋友一起进行游戏
紧接着,课堂转入活力迸发的乒乓球环节。在简易球台前,团队成员分组指导孩子们握拍姿势、发球技巧与基础对攻。清脆的击球声、奔跑的脚步声响彻场地。初次接触的孩子们从“接不到球”到“成功对打”,脸上洋溢着突破自我的喜悦;略有基础的“小将”则切磋技艺,引来阵阵喝彩。小小黄球来回跳跃,不仅锻炼了手眼协调与敏捷性,更点燃了运动热情,传递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小朋友切磋乒乓球技艺
课堂的“重头戏”落在非遗创意手工——“指尖上的非遗:扭扭棒郁金香”。团队成员以生动故事讲述郁金香象征“美好与祝福”的文化内涵,将其与“花卉民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巧妙联结。随后,示范如何将五彩扭扭棒 幻化成层叠的花瓣与挺拔的枝干。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帮助小朋友组装百合花
孩子们兴趣盎然,精心挑选心仪的色彩,在团队成员手把手指导下耐心制作。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渐入佳境,一朵朵形态灵动、配色独特的郁金香在稚嫩的指尖绽放。捧着自己完成的作品,孩子们成就感满满,兴奋地互相展示。这堂手工课不仅提升了精细动手能力与审美创造力,更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非遗”这颗种子在童心中悄然生根。
供稿|李锴
摄影|付帅
审核|臧光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