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韶峰班)团支部赴岳阳市平江县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湖南省平江县白水水电站,通过采访建设亲历者和实地走访,聆听口述历史,深入了解这座历时九年建成的水利工程背后的感人故事,体会跨越半个世纪的奋斗精神。
当天上午,实践团首先走进白水水电站,采访了站长黎红阳。黎站长自1992年起便在电站工作,对电站的发展与变迁如数家珍。在访谈中,队员们了解到,白水水电站自1969年筹建、1970年动工、1978年建成,是平江县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响应国家号召,平江县11个区的两万余名群众齐聚白水,肩挑背扛、抬石筑坝,历时九年才建成如今的水库。即便没有机械化设备,大家依旧热情高涨,两人挑土还要比试谁挑得多,有人甚至能一肩扛起两三大篓。
▲图为采访站长黎红阳
在谈到精神传承时,黎站长向队员们讲述了建设过程中的党员带头作用。“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党员跟我上’这么一句话。”这份担当,不仅是建坝时期的动力,也成为水电站后续运行维护中的精神支柱。面对新时代青年,他寄语队员们:“学手艺先学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传承和创新要并行,才能把先辈的精神延续下去。”
随后,在黎站长的引导下,队员们参观了水电站办公楼后的文化长廊。墙上的珍贵影像与文字,展现了电站职工们并肩奋斗、亲如家人的画面。“我们都是兄弟姐妹,从来不当外人看。”黎站长的一句话,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这种家庭般的氛围,正是电站凝聚力与精神传承的重要源泉。
▲图为参观水电站的文化长廊
走出办公楼,实践团一行登上白水大坝。抚摸着被岁月磨得光滑的墙砖,队员们仿佛触摸到了五十多年前建设者们的炽热与坚毅。那些漆黑砖石,历经半个世纪风雨,依旧坚固如初,静静见证着几代平江人“一层层夯实”的不屈与奉献。
在参访的最后,实践团来到了白水水电站的三级电站。老员工房师傅亲自带领队员们巡视机组运行情况,并耐心介绍了水电设施上的基础数据符号。通过这次简短的体验,队员们初步了解了水电站工作的严谨与细致,也直观感受到电力生产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与坚守。
▲图为在白水水电站的合影
白水悠悠,精神长流。通过此次走访,实践团成员认识到,白水水电站不仅是一座水利工程,更是一座精神丰碑。大家一致表示,要把在实践中感受到的实干与奉献精神,转化为今后学习与工作的动力。正如当年的建设者们立下的誓言——“移青山,堵白水,不让白水水白流”,这一口号凝结着无数人的汗水与信念,成为白水精神最鲜明的写照,也为新时代青年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座见证了半个世纪风雨的水利工程,依然在默默发挥作用,而它所承载的精神价值,也将继续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行道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颖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