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学院管理学院三下乡活动——探索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

发布时间:2025-08-24 12: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崔慧   阅读 3.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深入摸清乡村外出务工人口流动规律与发展需求,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供精准数据支撑,2025 年7月,宿州学院管理学院组织师生实践团队——乡村流影团队,共同奔赴宿州市埇桥区和灵璧县,先后走进游集镇游圩村、中菜村、丁集村、蒋庙村、陈场村、忠陈村、陈园村、金银山村等多个村落,开展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多种形式,挖掘人口流动背后的故事与需求,探寻激活乡村发展动力的有效途径。

图为团队成员于埇桥区所摄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乡村劳动力外流问题日益凸显。为深入了解劳动力流失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宿州学院乡村流影师生团队积极响应号召,以宿州乡村为样本,七月上旬开展为期两周的实地调研,2天数据分析。团队先后走访了宿州埇桥区和灵璧县的八个典型村落,通过发放问卷近一千份、深度访谈村民近一百人,并结合当地人社部门数据,系统分析劳动力流失现状。

同时考虑到务工村民常年在外、难以集中的实际情况,调研前团队与村委会进行联系讨论决定创新采用 “以组为单位推选代表” 的调研方案,由各组选派 1 名小组长集中参与访谈。学生们围绕务工人员基本信息、就业去向、收入水平、技能状况等核心内容展开问卷调研,尤其关注其返乡意愿。针对 “返乡顾虑”,团队细化为 “就业机会不足”“子女教育资源有限” 等具体因素,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2025年7月1号,实践团队首站来到埇桥区,以 “聚焦务工人口现状,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为主题展开丁集村与忠陈村为期两天调研。在与村委会工作人员、村民代表的座谈会上,村委会主任详细介绍了村内劳动力基本情况:近年来青壮年外出务工比例居高不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领域。同时在我们与村组长们交流中也知道外出务工是为追求更高收入、改善家庭生活、让子女接受更好教育,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家庭收入,却也带来了老人赡养压力增大、农村劳动力短缺等现实难题。

图为团队成员与游玙村村干部交谈

在与游玙村村干部交谈中,村干部多次指出:“村里发展最大的难题就是年轻人太少,产业搞不起来。”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团队与村干部们从土地流转情况、产业项目引进可能性,聊到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乡村文化活动不足,再到留守儿童与老人关爱等具体议题。另外调研发现,即使丁集村外出务工人口呈现年轻化、高学历化特点,但也普遍面临工作强度大、职业发展受限、返乡创业困难等问题。但村干部同时表示,后续将系统分析调研数据,结合专业知识,在促进本地就业、改善留守群体生活、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图为团队成员与游玙村村干部交谈

在调研结束后7月8号到7月10号团队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总结,了解到年轻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寻求发展机遇,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儿童和妇女,劳动力结构失衡,严重制约了乡村产业发展和建设活力。

但村干部也在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在产业上,各地因地制宜,像埇桥区祁县镇忠陈村大力发展农业种植葡萄等农产品。生态方面,众多精品示范村涌现,人居环境改善,如埇桥区朱仙庄镇的绿色能源示范村。人才上,培育农村创业创新队伍,发展科技特派员。组织建设持续优化村“两委”队伍,文化上,县级以上文明村数量多,送戏等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如今的宿州,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乡村振兴,田畴沃野间,和美乡村的新画卷正越绘越美。我相信在未来宿州会绘就一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

图为团队成员于游玙村合影

此次三下乡调研了解到宿州乡村劳动力流失的状况,分析了其成因,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依据。团队将整理调研成果,形成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乡村人才流失问题,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同时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此类实践活动,以高校智慧赋能乡村振兴,让青春力量在服务基层中绽放。

通讯员:崔慧 陈雨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崔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