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寻根铸初心 青春聚力传薪火

发布时间:2025-08-03 11:2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亮初心”实践队   阅读 3.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引言

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育人价值,探索红色精神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亮初心”实践队,圆满完成上海红色研学实践。8 名队员分两组协作,走访 30 余处红色教育基地,以实地调研、问卷分析、深度访谈等方式,为红色文化创新传播注入青春智慧。

实践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书香社会建设,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为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实践空间,鼓励青年在红色文化创新传播方式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参与文化新业态的探索和发展。

实践历程

循迹红色沃土 筑牢精神根基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承载着厚重的革命记忆。实践队以 “寻访红色初心,传承革命精神” 为主题,穿梭于中共一大会址、国歌展示馆、龙华烈士陵园等 30 余处场馆,在历史现场触摸红色脉搏。在中共一大会址 18 平方米的会议室里,队员们凝视着 13 张方凳围坐的复原场景,展柜中泛黄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让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的初心在青年心中愈发清晰。“纸张会褪色,但真理的光芒永远鲜活。” 第一组组长黄宇平在调研日志中写道。

(图为实践队于一大会址参观学习,施怡沁摄)

国歌展示馆的环形屏幕前,队员们戴上耳机参与 “跨时代同唱国歌” 互动体验,聂耳手写乐谱上的修改痕迹,让《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历程变得可触可感。“年轻游客在互动区停留时间比传统展区长 3 倍以上。” 负责影像采集的凌文宇通过镜头记录下这一发现,为后续传播方式研究积累了一手素材。

(图为实践队于国歌展示馆参观学习,殊博摄)

龙华烈士陵园的英烈墙前,队员们轻抚 “龙华二十四烈士” 的遗书,“我死了,我的孩子会继续我的事业” 的字句,让负责行程规划的马冰妍红了眼眶:“这是信仰的力量,值得我们用专业能力去守护和传承。”

青春力量深耕 调研赋能创新

实践队以高效协作推进调研:第一组负责场馆联络与影像资料留存,第二组聚焦行程规划与问卷发放,4 天内完成 400 余份有效问卷回收,形成详实的传播效果分析报告。“沉浸式展陈、互动展台显著提升参与度,但部分场馆红色相关史料分散。” 负责问卷分析的余祥瑞发现,红色场馆中与早期电力工人运动史料的红色资源较少,尚未形成系统展示。这一结论与队员们的专业敏感高度契合 —— 第二组组长吴锡操提出:“可结合电力史,打造‘红色电力’专题展陈,让专业特色成为红色传播的纽带。”在 “南京路上好八连” 陈列馆,队员们在老首长协调下深入学习,姬政委 “岗位不同,为人民服务宗旨如一” 的嘱托,让负责场馆联络的施怡沁深受触动:“电力人守护万家灯火,正是‘好八连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 队员们同步记录的影像资料、访谈实录,已整理为 20 余小时的素材库,为后续传播创新奠定基础。

(图为实践队于“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陈列馆参观学习,殊博摄)

薪火接续前行 精神照亮征程

从中共一大会址的初心启航,到鲁迅纪念馆 “向上走” 的青年寄语,上海的红色足迹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红色精神与 “人民电业为人民” 的宗旨一脉相承。早期电力工人的抗争、革命根据地的发电设备、新时代智能电网的发展,勾勒出电力事业与党和国家同频共振的轨迹。

“上海是起点,遵义是新的出发。” 实践队指导老师鲍天龙表示,队员们将带着沪上调研成果奔赴 “转折之城”,探索革命决策智慧的启示,让红色基因融入专业学习。这群电力学子将带着这份信念,以青春之力,让红色精神在创新传播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让初心之火照亮守护光明的征程。(供稿: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亮初心”实践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0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