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日讯(通讯员 崔应雪 刘童宇)7月12日至26日,湖北大学“异口同声·语通天下”志愿服务队在重庆城口县桂花井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推普成员创新采用“推普+综合素养”教学模式,将语言学习与红古绿文化、趣味游戏深度融合,为山区儿童打造了一场有声有色的语言文化盛宴。
科学推普:从发音原理到语言规律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7月20日的语音课上,志愿者汤友双正在示范标准发音。她指着发音部位示意图,引导孩子们观察舌位变化。针对方言区常见的n/l不分问题,志愿者们设计“捏鼻辨音”小妙招——发“n”音时捏住鼻子会有震动感。当留守儿童小宇第一次字正腔圆地说出"奶奶"时,兴奋地拉着志愿者的手:"老师,我的舌头会跳舞了!"
图为志愿者老师开展普通话基本知识介绍课程
趣味教学:绕口令里的语音密码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7月21日的绕口令课堂上,推普成员崔应雪将语音训练融入游戏闯关。孩子们分组进行“语音接龙”,用夸张的口型模仿老师示范。当平翘舌不分的圆圆把“十四”说成“四四”时,志愿者立即抓住教学契机,用“舌尖向上是翘舌,像小勺子”的形象比喻进行纠音。课后,孩子们自发组织绕口令比赛,清脆的童声在教室回荡,原本羞涩的山区孩子渐渐敢说、会说、爱说普通话。
图为志愿者老师开展“绕口令大挑战”游戏
文化赋能:推普路上的薪火相传
志愿者们还精心设计了“方言故事会”“普通话诗歌朗诵”等特色活动,让孩子们在对比中感受语言魅力。社区王书记感慨:“这些大学生不仅教普通话,更打开了山里娃看世界的窗户。”团队负责人表示,后续将通过“云推普”平台持续帮扶,让语言之花开遍巴山渝水。
图为推普团队与学生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