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情牵留守,法润心田”社会实践团专访南张村驻村书记席舒洋

发布时间:2025-08-03 13: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雅欣   阅读 1.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3日讯(通讯员 盛兰庭、刘雅欣、杨巧丽、李雨蒙、彭双婷、史航颖)2025年7月8日,“情牵留守,法润心田”社会实践团走进河南省武陟县大虹桥乡南张村,在开展普法互动教学课堂的同时,专访了南张村驻村书记席舒洋,深入探寻该村在产业振兴、环境治理与法治建设中的发展轨迹与实践经验。

南张村距武陟县城8公里,辖518户、1949口人。自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以来,在市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南张村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与文明法治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提升。作为这场变革的亲历者和推动者,席舒洋书记向实践团讲述了南张村的振兴故事。

▲图为席舒洋为实践团讲解南张村情况

深耕特色产业,筑牢致富根基

桃树种植是南张村的传统支柱产业,更是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咱村的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桃树生长,从上世纪70年代起,村民就靠种果树增收。”席舒洋介绍,经过数十年发展,桃树种植已形成独特的产业生态与种植文化,不仅为村民带来稳定收入,更带动了桃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关联产业发展。

为提升产业效益,村“两委”主动作为:组织技术培训,指导村民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确保桃子品质;跑市场、做宣传,凭借“规模大、品种全、品质优”的优势吸引外地客商,建立稳定销售渠道;探索电商销售模式,让南张村的桃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现在村民收入稳了,村子名气也大了。”席舒洋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谈及未来规划,他表示将持续加大对桃树产业的投入,同时推进“产业+旅游”融合发展,开发采摘体验、桃文化节等项目,让单一产业向多元业态升级,为村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咱的目标是让南张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成为产业旺、村民笑的新农村。”

攻坚环境治理,绘就宜居画卷
环境治理也是南张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席舒洋指出,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村庄的整体形象,环境治理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南张村通过硬化道路、修建路灯、清理垃圾等措施,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同时,村中也会加强环保宣传,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南张村也注重可持续发展,避免因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牺牲环境。席舒洋强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村干部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让南张村在发展中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

▲图为席舒洋为实践团讲解其驻村经历

推进法治建设,夯实治理基石

法治建设是乡村治理的基石。席舒洋提到,村里通过法律顾问制度,解决了很多民事纠纷,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村里有一个专职的民事调解员,他是村委会副主任。他负责处理村里的法律事务,效果非常好。”尽管南张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席舒洋也坦言,村里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部分人对智能手机等数字化工具操作不熟练,导致“线上通知仍需打印成纸质材料”的重复劳动,影响工作效率;法律顾问制度在基层落实存在短板,兼职律师驻点不足,村民信赖度有待提升;村民法律意识薄弱,部分妇女遭遇家庭暴力时倾向于自行处理,对法律程序不了解、不信任;传统调解方式仍占主导,依赖人情关系和社区压力解决问题,难以形成长效公正的解决方案;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不足,村民对法律知识的获取渠道有限。

“尽管村民对法律的认知尚显不足,但南张村仍然不遗余力地推动法律知识的普及,致力于将法治精神深植于每位村民的心中。同时,村干部们也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让村民真正受益。”席舒洋的话掷地有声。

坚守初心使命,展望振兴新篇

南张村的变革与发展,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席舒洋表示,南张村将继续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持续补短板、强弱项。

在采访过程中,席舒洋的务实作风和为民情怀令人印象深刻。他不仅对南张村的发展充满信心,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充满期待。实践团成员深切感受到,南张村的振兴之路,离不开像席舒洋这样扎根基层的 “领头雁”,也离不开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敬业奉献。他们在产业指导、法律服务、村务监督等岗位上的坚守,共同勾勒出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

展望未来,席舒洋充满信心:“只要咱咬定目标干下去,南张村一定能成为经济更繁荣、环境更优美、村民更幸福的美丽乡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雅欣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