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叶鸿 欧阳妍婷)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凝聚青年力量,点燃乡村希望。七月蝉鸣,流溪河畔。广东二师“师心·乡伴”教育实践团的脚步踏入广州最北的乡镇——吕田镇。实践团成员肩负理想信念,怀揣教育热忱,前往青山深处,以支教星火点燃希望,以调研智慧绘就教育发展蓝图。实践团以“支教+调研”的复合模式,用行动践行乡村振兴的使命,让“三下乡”之行成为青年力量赋能国家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
走访溯源:探寻乡土底色,锚定教育痛点
在吕田镇对接点负责人的带领下,“师心·乡伴”实践团成员实地走访吕田,以脚步丈量乡土,感受青山绿水间的淳朴民风,在支教与调研中深入体察吕田民情,倾听乡村发展的真实心声,让乡村振兴实践深深扎根于吕田的乡土。
图为成员们走访吕田镇
实践团成员关注到了吕田镇在生态保护与红色文化中的优势。吕田镇境内绿色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84%,生态旅游产业发达,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探寻自然之景。与此同时,吕田镇也是华南地区革命历史的红色重镇,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当前,吕田镇依托其红色资源,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发展教育培训产业,积极发挥穗北红色革命遗址的社会教育功能,努力实现革命老区的现代化转型与生态高质量发展。实践团在与政府干部、当地村民的深入交流中,了解到当地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父母监护缺位、优质师资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当地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本次实地走访,实践团成员既真切感受到吕田镇的生态之美与红色文化底蕴,也深刻体会到乡村教育面临的实际困境。这将推动成员们将支教课程设计深深扎根于乡土实际,让调研结论始终立足真实的乡村生活,最终让“三下乡”实践不仅成为知识传递的桥梁,更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理念的生动实践。
图为成员们在“风雨同心廊桥”前合照
支教播种:于课堂中倾注教育热枕,星火照亮前路
人才振兴,关键在教育。吕田面临的教育困境,正是千千万万乡村教育亟待破局的缩影。“师心·乡伴”教育实践团队聚焦乡村教育发展,创新融合游戏化任务、情景模拟与本土红色文化等内容,设计了九门丰富充实的课程。每位支教老师都热情地投入课程活动中,耐心引导、灵活教学,播撒教育的种子,让吕田孩子们能够在课程中感受快乐,学习知识,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让知识“活”起来,更为吕田孩子打开了一扇扇看世界的窗。每一堂课,都凝聚着以生为本、兴趣驱动、素养导向的理念,力求在有限的时光里,点燃好奇,激活思维,传递温度,用支教课堂的星火点亮教育发展的道路,赋能乡村教育。
图为“红趣探微”党史宣讲课程上课场景
图为心灵休憩之“情绪彩虹瓶”活动中孩子们展示活动成品合照
调研绘图:心智模型精准诊断学情,绘就教育蓝图
在“三下乡”之行中,实践团采取“调研+支教”复合模式深入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开展实地调研。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科核心素养被列为中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吕田镇因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生在学科认知发展中普遍存在“迷思点”固化、知识迁移能力不足等问题,需有针对性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以改变现状。
图为调研过程中学生们填写问卷
图为调研数据
基于这一现实要求,实践团将心智模型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通过《教育实践与基于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心智模型成效调研》这一项目,即利用二阶式问卷,分别通过前测精准诊断吕田中学生实际学情并采取对应的教育干预措施,再加以后测检验教育干预的成效。通过这一措施,教育实践团在语文、数学、科学三个学科中取得了突出成效,其中学生的语文成绩提升了241.6%、数学成绩提升了337.1%、科学成绩提升了174.7%。本次调研证实了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利用心智模型理论能为乡镇地区提供教学方法的支持与评价参考,显著提升教育效能,故而团队和当地政府均期待在未来的合作中,可以开发出多学科的典型案例库,达成心智模型理论的全面应用。同时,团队期待为更多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提供教学方法的支持与评价参考,以期提升乡镇教师的精准教学和诊断能力,形成“教育赋能——人才反哺”的良性循环,帮助缓解部分乡镇地区教育资源紧张问题和助力当地教育发展,为振兴乡村教育绘就蓝图工程添砖加瓦。
此次吕田之行,“师心·乡伴”实践团以“支教 + 调研”复合模式深耕乡村热土,不仅用创新课程拓宽了留守儿童的视野,为当地孩子带去了知识与欢乐,更通过实地走访摸清了乡村教育的现实需求,以专业调研数据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参考对策,让“三下乡”的青春足迹真正扎根乡土基层。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这段宝贵的支教经历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教育扎根乡土的重要意义,未来也将继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与担当,为服务社会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叶鸿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