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日讯(通讯员 程文展)7月22日,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志赴西疆·承启新章”暑期社会实践队在乌鲁木齐市开展实践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学科特色相结合,在实践中感悟初心使命,激发新时代交通青年的责任担当。
▲图为实践队于纪念馆内合影
实践队前往的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是全国现存11个“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纪念馆,1937年至1942年抗战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疆领导抗战的办事机构所在地,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虽然只存在短短9年,却在中共党史上写下了重要而光辉的一页。队员们以“沉浸式课堂”的形式,循着展厅四大主题板块展开深入学习,将红色历史与专业思考紧密结合。通过参观学习,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的努力下,新疆不仅成为运输国际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还成为延安与莫斯科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而在那段艰难岁月中,新疆公路网虽简陋,却是连接苏联的“生命线”。作为新时代公路学子,实践队员们更坚定了既要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更要当交通强国的筑路人。
▲图为实践队参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随后,实践队员们参观了临时展览《我要去延安——抗战时期爱国青年的时代抉择》。该展览以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历史史实为背景,采用并列式平行线性叙事方式,全面系统地解读了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历史原因、影响,以及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生动再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数千名爱国青年突破封锁、奔赴革命圣地的壮举。在文物、展板和互动体验中,队员们被一段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深深触动。
▲图为实践队参观临时展览
结合展览中提到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践队指导老师何子毅现场讲授微团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而青年对时代之问的回答会深刻影响国家的前途命运。”队员们在这堂生动的微团课中深切体会到不同时代下的共同报国志、强国心,两个时代的青年心声穿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共鸣共振,在时代抉择中叩问青春初心。
▲图为实践队在纪念馆开展微团课
本次参观让实践队员们对中国共产党史、共和国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先辈们用鲜血浇灌了解放路,新时代的公路人用科技浇筑强国之路。未来,实践队将持续深化调研成果转化,将红色文化传承的宝贵经验融入实践,以实际行动服务西部发展,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新时代的交通版图上,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精彩答卷。
撰文 | 程文展
图片 | 贾则楠 涂尹豪
审核 | 何子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文展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