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面塑奥秘,塑写匠心未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青创非遗·面塑新生”社会实践团走进吉成面塑艺术馆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02 11: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德正、王蕾   阅读 7.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为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2025年7月12日至13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青创非遗·面塑新生”社会实践团奔赴大连市金州区湾里街道,深入吉成面塑艺术馆,跟随辽南刘氏面塑第五代传承人刘吉程大师,一同探寻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辽南刘氏面塑的奥秘,展开了一场沉浸式文化实践之旅。

指尖塑乾坤 辽南蕴瑰宝

实践团首站踏入吉成面塑艺术馆,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座凝结时光的辽南面塑奇珍。展柜中,从古拙淳朴的乡土风物到精雕细琢的现代人物,无不流淌着浑厚与匠心的灵光。当同学们指尖轻触展台,仿佛触到了辽南大地深藏的呼吸与体温。刘吉成老师如数家珍,将面塑背后的民间信仰、生活智慧与地域风骨娓娓道来。那些朴素的形色之下,是文化基因在指掌间千年不辍的默默传递。让我们在无声的塑形里,第一次真切聆听到面塑所讲述的华夏密码。

巧手传薪火 面团焕新生

在刘吉成与刘锦二位老师的倾心引领下,四堂沉浸式面塑技艺课徐徐展开。指尖初探柔软的面团,从揉捏的节奏到塑形的力道,每一次微小尝试都充满对古老技艺的敬畏。十二生肖在掌心跃然而出,拙朴中萌动各自灵性;一枚枚精巧“面塑项链”,将千年之美凝于颈间方寸;灵蛇盘绕的曲线蕴藏生生不息的力量;待到玫瑰花瓣在指尖次第“绽放”,传统工艺的柔韧生机瞬间被点亮。在冷硬的工业化时代里,我们以手抵心,让古老的面团在青春的温度中涅槃,重获令人悸动的新生。

清茗话古今 匠心寄远志

技艺研习暂歇,刘吉成老师邀师生移步雅静茶室。清茗氤氲间,刘老师敞开心扉,深情讲述了他与面塑相伴的跌宕人生;刘老师目光灼灼,话语中更饱含着对未来的殷切期许。茶烟袅袅,古老智慧与青春思索在此刻交融共振,一场关于“守”与“创”的对话,在茶盏的轻响中默默锚定了方向。

本次“青创非遗·面塑新生”之旅,是智能制造学院将文化根脉深植于工程素养的匠心之举。指尖重塑面团的刹那,智造学子触摸到了中华文脉那温厚而坚韧的质地。古老技艺在年轻手掌中复苏的历程,正是文化自信从技艺体现升华为精神自觉的生动见证。这份由面塑与巧思淬炼出的文化担当,必将如不灭薪火,照亮智造学子未来以科技熔铸传统、以创新延续文明的无垠征途。

撰文 | 李德正、王蕾

图片 | 阎治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德正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5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