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中公布一则案例:36岁的互联网游戏主播小赵订立遗嘱,明确自己离世后将直播账号留给弟弟继续运营。随着互联网发展,虚拟财产继承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小周在尝试继承母亲运营多年的微信公众号“幸福山学堂”时,却因腾讯平台规则限制受阻。为此,小周将腾讯公司告上法庭,该案于2025年6月12日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立案,成为全国首例主张微信公众号继承权的案件。
小周母亲离世,公众号继承遇平台壁垒
小周母亲生前经营着个人类型公众号:“幸福山学堂”,多年来累计发布文章239篇,共有1326名用户关注。2023年,小周母亲离世。而“幸福山学堂”微信公众号由小周母亲实名认证注册,因担心离世销户影响该公众号状态,小周尝试继承该微信公众号,却发现微信公众号不支持继承。
图为小周母亲“幸福山学堂”微信公众号后台首页
根据《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和《微信公众平台认证服务协议》,微信公众号注册人在注册公众号时需上传个人实名信息,注册成功后该公众号绑定注册人实名微信号,注册人成为该公众号主体和使用权人,且微信公众号使用权仅属于初始申请注册主体,即公众号注册人=公众号主体=公众号使用权人。
《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第7.1条规定,“微信公众账号的所有权归腾讯公司所有,用户完成申请注册手续后,获得微信公众账号的使用权,该使用权仅属于初始申请注册主体。”该条款限制微信公众号主体变更,实质排除了微信公众号继承。
腾讯规则碰撞《民法典》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财产,可以依法继承。”由于腾讯公司限制,小周母亲仅享有“幸福山学堂”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权。
但经过多年运营,“幸福山学堂”微信公众号已开通广告功能,发布有付费内容、获得多次打赏。该微信公众号使用权可带来收益,具有财产属性,依法应作为遗产由继承人继承。
图为“幸福山学堂”微信公众号财务管理界面
腾讯公司限制微信公众号继承的行为同时侵害小周母亲和小周的权利。对于被继承人来说,该行为侵犯了小周母亲对个人财产的自由处分权。对于继承人来说,该行为侵犯了继承人的继承权。违反了《民法典》第三条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基于上述分析,小周及团队成员决定起诉腾讯,维护小周母亲和小周的合法权益。
立法滞后需求迫切,个案诉讼欲破题数亿用户困境
2025年6月12日,小周成功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立案。目前小周已收到开庭传票,正在等待开庭审理。
我国目前对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的立法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无账号类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的司法案例。而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8%,社交网络用户规模超11亿人,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自媒体账号,已成为承载个人思想、生活记录及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这些账号不仅是虚拟资产,更是亲情延续的情感寄托,其继承问题关乎法律权属,更涉及对逝者情感的尊重。面对立法缺位、社会需求强烈的现状,小周及团队成员希望通过个案诉讼推动平台建立继承机制,为全国数亿用户提供维权范本,同时为学术研究、立法完善积累实践样本,最终推动数字资产与情感遗产的合理保护。(周雨牧)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周雨牧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