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黄筠惠 周雪 )七月的黔西南,暑气渐浓。在贵州省贞丰县营盘村,二十多位来自一到五年级的孩子,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星期——贵大资环学院的学子们带来的七天支教活动,像一缕清风,吹进了这个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小山村。
初次见面时,孩子们的眼神里带着些许羞涩。有的攥着衣角躲在门后,有的低着头抠着手指,面对陌生人的问候,只是怯生生地抿着嘴。资环学院的学子们没有急于开课,而是带着绘本、跳绳和积木,蹲在孩子们中间,用方言讲起了故事,手把手教大家折纸飞机。当纸飞机带着笑声掠过院坝上空时,原本拘谨的孩子们渐渐松开了手,开始追着“老师老师”问东问西。
▲图为志愿者询问小朋友们学习进度
课堂上的改变,在第三天悄然发生。原本需要反复提醒“坐好”的教室,渐渐坐得笔直。语文课堂上,孩子们争相举手朗读课文,带着乡音的童声清亮又认真;游戏里,几个平时沉默的孩子主动组队,输了也不气馁,笑着说“再来一次”;手工课上,用树叶做的“小世界”摆满了课桌,每个孩子都举着自己的作品,骄傲地介绍“这是我画的森林”“这是海洋里的乌龟”。
▲图为小朋友们在语文课上积极回答
▲图为小朋友们向志愿者老师展示照片
除了课本知识,学子们还带来了更广阔的世界。他们用手机播放城市的地铁、海边的浪花,告诉孩子们“山外面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但家乡的山和水也很珍贵”。傍晚的院坝成了天然的操场,学子们教孩子们玩飞盘游戏、老鹰捉小鸡、跳手语舞,孩子们则拉着他们分享自己攒了很久的“秘密”——比如谁的爸妈在广东打工,谁的书包是去年生日时舅舅送的。
▲图为志愿者带小朋友们做趣味实验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们一起玩闹合影
离别的前一天,孩子们悄悄准备了“礼物”。有的折了各种各样的纸,有的准备了零食,有的给老师们写了一封短短的信“哥哥,你明年还来吗?”“姐姐,这是我画的你”……细碎的话语里,没有轰轰烈烈的告别,却藏着七天相处中慢慢滋生的依赖。
▲图为小朋友送给志愿者们的小纸条
活动最后一天,学子们带来的文具和玩具被一一分发。铅笔盒、笔记本、拼图、羽毛球拍……拿到奖品的孩子们没有立刻拆开,而是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围坐成一圈,跟着学子们最后一次唱起《虫儿飞》。歌声里,有不舍,更有期待。
▲图为小朋友们再次唱《虫儿飞》
七天的时间很短,短到不足以改变所有,但足够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那些认真倾听的眼神,那些主动伸出的小手,那些追在身后的脚步声,都是陪伴留下的印记。贵大资环学院的学子们说,他们带走的不仅是孩子们的画作和感谢信,更有对乡村教育的思考——或许支教不能立刻改变什么,但每一次真诚的陪伴,都在为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添上温暖的一笔。
如今,营盘村的院坝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孩子们课间追跑的身影里,似乎多了几分笃定。这个夏天,七天的陪伴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涟漪虽淡,却在留守儿童的记忆里,留下了一圈温暖的痕迹。而这份双向的成长,也让乡村的教育土壤,多了一份悄然生长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筠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