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年齐都的生态智慧到现代“双碳”战略的落地实践,从报废汽车的循环重生到植物修复的科技力量,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Min”能社会实践团在淄博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绿色探索。7月12日至16日,这支青年团队通过深度走访四大实践基地,以专业视角解码工业老城的生态治理密码,见证科技创新如何重塑城市发展基因。
7月12日,实践团首站走进淄博历史展览馆。在“古代淄博”展区,战国铜器上“节用尚俭”的铭文与《管子》“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的治国理念,让成员们惊叹于古人超前的生态观。“原来两千年前的齐国已提出‘可持续发展’雏形!”团队成员李哲感慨。
在“崭新纪元”展区,一组对比照片揭示城市转型之痛:上世纪90年代灰蒙蒙的工业区与如今蓝天下的光伏产业园并置。作为曾以煤炭、钢铁为支柱的老工业城,淄博通过关停2000余家“散乱污”企业、实施传统产业“绿动力”改造,将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18.3%,生动诠释从“黑金”到“绿能”的蜕变。
图为成员参观淄博历史展览馆。闫梓轩 供图
7月13日,实践团赴淄博市生态环境局揭秘“智慧环保”体系。监测中心大屏上,全市7个国控空气站、1000余个企业排污监测点数据实时跳动。“看!临淄区某企业二氧化碳浓度异常,系统已自动派单执法。”工作人员演示的污染溯源平台引发阵阵惊叹。
应对气候变化科科长重点解读了碳交易实践:“淄博将水泥、电解铝等八大高耗能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一家电厂通过技改年减碳10万吨,盈余配额获利超500万元。”作为山东首个设立气候变化科的城市,淄博正以市场化机制撬动企业减排动力。
图为参观淄博市生态环境指挥平台。陈士毓 供图
7月14至15日,山东会济环境科技公司的拆解车间内,实践团目睹了一辆轿车的“重生之旅”。业务大厅中,工作人员录入车牌号后,公安专网瞬间核验车辆状态;拆解线上,机械臂精准抽排废机油,液压机将发动机压成铁块。“五大总成必须破坏性处理,防止流入黑市。”经理朱琳指着传送带解释。
最震撼的是终极环节:车身被压成20厘米厚的“铁饼”,经粉碎机裂解为拳头大钢块。“这些废钢送钢厂回炉,70%可变成新车部件。”财务负责人展示合同——挡风玻璃送往资质企业再生,废电路板提取稀有金属。面对新能源车浪潮,朱琳透露:“新电池拆解线正在验收,未来重点攻关锂电梯次利用。”
图为成员参观拆解车间。孙世睿 供图
7月16日,植物园成为低碳技术露天课堂。低碳展示区内,太阳能路灯与小型风机为灌溉系统供电,年减碳5吨;生态修复区中,成员们蹲在人工湿地旁,观察芦苇根系吸附氮磷污染物的过程。“这片曾因工业污染退化的土壤,经十年修复已成植物‘净水器’。”技术员介绍。
图为成员观赏植物园环境。闫梓轩 供图
经历几天的社会实践,实践团将整理万字调研报告,提出“齐文化生态智慧现代转化”“新能源车拆解技术校企联合攻关”等建议。这支青年队伍的身影,已然汇入淄博绿色转型的澎湃浪潮,见证一座工业老城在生态革命中破茧新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