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9日讯(通讯员 陈紫涵 )湘水汤汤,窑烟袅袅。当夏日的清风拂过铜官古镇斑驳的墙垣,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窑”遥领先实践团的年轻身影,怀揣着对千年窑火的敬畏与复兴的赤忱,于7月13日踏入了长沙铜官窑国风乐园。一场以青春触摸历史、以行动赓续文脉的实践之旅,在泥土的芬芳与历史的沉香中徐徐展开。
实践团抵达铜官窑国风乐园 向颂月摄
指尖的温度:初遇千年匠心
甫入乐园,泥土的呼吸便牵引着大家。一位陶艺师正俯身低语,将窑艺之美娓娓展于稚童。掌心之下,沉默的陶泥在他指尖苏醒、流转,仿佛千年前匠魂的低语穿越时空,在旋转的陶轮上重生。
实践团成员怀着朝圣般的敬意走近。他欣然停手,将沉淀千年的制陶心法,如同揉捏手中的软泥一般,耐心而热忱地展现在这群求知若渴的青年面前。拉坯的力道,塑形的韵律,窑火的秘密……在他质朴的讲述中变得鲜活。
陶艺师傅跟实践团讲解制窑过程 许桂玲摄
屏息凝神间,实践团成员尝试将这份古老的“捏泥”技艺融入自己的脉搏。指尖摩挲着湿润的陶土,那份穿越千年的专注与虔诚,化作一股温热的暖流,是时光也无法冷却的匠心温度。
希望的胚芽:童塑文化未来
带着指尖残留的泥土余温与心间涌动的感动,那份传承的渴望愈发清晰。
文化传承,当以童心为沃土。实践团成员俯下身,成为孩子们眼中的“大朋友”。
队员教小朋友拉坯 周佳欣摄
大手包裹小手,共同摩挲着湿润的泥胚。童声笑语如陶铃般清越,在耐心的引导下,稚拙的泥团渐渐有了杯盏的雏形、小兽的轮廓。这何止是泥塑的游戏?分明是在纯净的心田,悄然播撒下热爱与传承的种子。一张张沾满泥点却无比灿烂的笑脸,汇聚成希望的图景,那是文化根脉向下扎根、生生不息的最动人画卷。
实践团与孩子、家长的合照 向颂月摄
釉彩连心:跨越山海的文化回响
这份由泥土连接的情谊与热忱,竟也吸引了远道而来的目光。几位远渡重洋的巴西旅人,被孩子们纯真的欢笑和实践团成员专注的身影深深吸引。
队员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文化 周佳欣摄
语言或许有界,但文化之美无疆,泥土的温度与笑容的力量足以跨越山海。大家以瓷为媒,热情地分享铜官窑的千年传奇——釉色如何在烈火中幻化多彩,纹样如何诉说古老故事。精美的瓷器成为无声的史书,匠人的智慧在比划与笑容中流淌。巴西友人眼中闪烁的好奇与由衷的赞叹,正是大家期盼的最美妙的文化回响。
最后,一张汇聚了不同肤色的灿烂笑脸,在承载历史的窑址前温暖定格——东方釉彩辉映着异域笑容,古老文明在青春的桥梁上互鉴共生。
实践团与外国友人的合照 外国友人摄
青春执笔,窑火新章
湘江北去,不舍昼夜;窑火千年,薪传未绝。这一次铜官窑之行,于实践团成员,是触摸历史的根脉,是感悟匠心的纯粹,更是以青春之名担当传承的使命。从虚心求教于陶艺师,到俯身播撒希望的种子于孩童,再到热情架设文化的桥梁于国际友人,实践团成员用年轻的双手和炽热的心灵,实践着对千年窑火的承诺。
这袅袅升腾的,不仅是历史的窑烟,更是青春绘就的新窑图景。深信,当文化的种子深植童心,当东方的釉彩连接世界,当青春的力量拥抱传统,铜官窑这千年不熄的窑火,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湖工商学子,愿为这窑火新章,继续执笔,奋力前行!
供稿:湖南工商大学 符博文 陈紫涵
审核:湖南工商大学 王敬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怡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