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乡”伴,悦暖成长路:广环院学子十日心理赋能托起乡村童心向阳生长

发布时间:2025-07-29 22: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廖乐怡、高飞珍、王乐平   阅读 2.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9日(通讯员 廖乐怡 高飞珍 王乐平)如何为亲情缺位的乡村儿童筑牢心理健康防线?2025年7月14日至25日,节能与安全学院“乡悦童伴”志愿队响应“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号召,扎根佛山市丹灶镇西城社区,开展为期十天的创新心理育人项目“童心‘乡’伴”。项目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石,围绕“个体-朋辈-家庭-社区”四维支持网络,精心设计系列心理干预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乡村儿童的情绪管理、社交技能与自我认知能力,更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了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孩童的心灵“双向滋养”。

图为大学生志愿者们与社区孩童合影 徐嘉裕/提供

深耕心灵土壤:播撒“自信·联结·希望”的种子

项目以积极心理学“识别与运用品格优势”、“在挑战中培养韧性”、“构建积极关系”等核心理念为指导,十日实践形成清晰脉络。

破土·自我认知与优势唤醒:

《我的个性名片》:孩子们用彩笔绘制代表内在特质的“上扬太阳”(温暖)、“闪耀星星”(梦想),在分享与反馈中收获“有创意”、“乐于助人”等积极标签,奠定自信根基。

图为孩童制作个性名片 廖乐怡/提供

《两面的我》:引导孩子们坦诚书写并分享优点与不足。“我画画很棒,但有时候会急躁”……每一句真诚的袒露都赢得热烈掌声。活动帮助孩子们理解优点值得骄傲,缺点指向成长空间,拥抱完整自我,构建积极自我概念,为心理韧性筑基。

图为孩童自我分享 廖乐怡/提供

抽枝·思维锤炼与社交联结:

《数字炸弹》:逻辑推理与社交勇气的双重挑战。孩子们在1-100的竞猜中运用区间排除法,羞涩者在鼓励下登台展示才艺。游戏结束,不同小组自发结成“竞猜搭子”,默契与社交勇气悄然萌芽,印证了“在挑战中培养韧性”的力量。

图为孩童展示才艺 廖乐怡/提供

《我有你没有》:以“五指生命值”展开欢乐竞技。“我能单手翻跟头!”的宣言引爆全场。活动远超胜负,孩子们在察言观色中理解同伴,在情绪起伏中学习管理,无形中拉近心理距离,增进了共情与理解。

图为我有你没有互动环节 廖乐怡/提供

《机不可失》:亲子敏捷互动挑战。听到“机”字需瞬间收指避“捕”并“围剿”邻伴。活动催生奇妙化学反应:敏捷者轻声提醒同伴,失误换来“没关系,再来!”的鼓励。亲子并肩体验“心流”专注,深化跨代协作,“我们是一个团队”的意识深植于心,显著提升儿童同伴关系与合作能力,强化家庭情感联结与集体效能感。

图为机不可失环节 林宇文/提供

绽蕾·创造喜悦与感恩觉察:

《瓶子涂鸦》:废弃塑料瓶变身创意画布。彩虹、笑脸跃然瓶上,阳光折射斑斓色彩,更唤醒孩子们的审美感知与创造力。活动引导发现平凡之美,体验创造成就感,深刻诠释积极心理学对“积极情绪体验”(愉悦、满足)和“投入创造”的重视。

图为孩子绘制涂鸦瓶子 廖乐怡/提供

《感恩信笺》:教室角落的“感恩收集小篮子”盛满温暖。孩子们化身“温暖捕手”,书写常被忽略的善意:“感谢同桌借橡皮”、“感恩妈妈的暖鸡蛋”。折成小船、纸鹤的信笺投入收集盒,如承载温暖的邮件。书写感恩本身即是一次积极的情绪体验,提升主观幸福感。当“谢谢”被具象表达,微小善意获得重量,积极联结无声加深,印证了感恩作为提升心理资本关键手段的价值。

图为孩子制作信笺 廖乐怡/提供

繁茂·深度联结与集体疗愈:

《击鼓传花》与家庭共鸣: 继揭示“家长沉迷手机致儿童孤独感增三倍”数据的亲子工作坊后,温情的击鼓传花游戏开启。鼓声停歇,手持花朵的孩子分享秘密或心愿。真诚话语织就信任纽带。契约贴纸贴于父母手机壳,同伴承诺在教室回荡,巧妙将家庭情感势能转化为朋辈互助动力,实现“家庭-个体-朋辈”深度联结。

图为击鼓传花活动 廖乐怡/提供

《请与我击掌》:项目收官,以掌印传递温暖。孩子们描摹手掌,纸张在群体中流转,同伴在掌印旁留下鼓励话语、笑脸贴纸。从初期羞涩署名,到看见“你跑步真快!”的反馈后鼓起勇气回馈温暖,孩子们生动经历了从疏离到敞开心扉再到主动给予的转变。当汇聚所有掌印与祝福的“联结之树”展开,孩子们惊叹:”哇!这是我们共同创造的!”强烈的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感油然而生。这是一次效果明显的集体疗愈,让孩子们在温暖联结中汲取面向未来的勇气,体现了积极心理学通过构建积极社群促进共同成长的核心理念。

图为孩子们绘制的“联结之树 ”徐嘉裕/提供

图为孩子们描摹的手掌 廖乐怡/提供

十日深耕,心育花开:滋养心灵最深厚的土壤

从破冰初识到深度联结,从优势发掘到自我整合,从思维碰撞到感恩觉察,“童心‘乡’伴”项目在乡村儿童心中成功种下并滋养了“自信”、“联结”与“希望”的种子。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互动 徐嘉裕/提供

“积极的关系和持续的赋能,是滋养心灵最深厚的土壤。”志愿者廖乐怡同学的感悟,道出了项目的精髓。当孩子们带着被看见的喜悦、同伴支持的温暖和自身价值的充实感离开,这段“悦暖成长路”已化作他们心中独特的温暖记忆。大学生志愿者们在服务中深化了对积极心理学应用的理解,更收获了奉献的快乐与成长的历练,实现了真正的“双向滋养”。

图为大学生志愿者们与社区孩童合影 徐嘉裕/提供

关爱乡村儿童心灵成长,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事业。“乡悦童伴”志愿队这十日的深耕,不仅为孩子们的心灵注入了阳光,也为探索可复制的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积累了实践经验。期待更多力量汇聚,让每一颗童心都能在自信、联结与希望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向阳而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乐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6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