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9日讯(通讯员 王雨涵) 为响应广东省 “百千万工程” 战略部署,佛山大学 “岭越阡陌暖阳队” 于 2025 年 7 月 7 日至 9 日赴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建联村,开展了科技赋能茶产业、宣传国家资助政策等系列三下乡活动,以青春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科技赋能茶产业,共探乡村振兴新路径
7 月 7 日,暖阳队以“科技赋能茶产业,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为主题开启研学活动。在建联村村委,队员们听取了村领导关于依托茶叶产业实现振兴的发展规划及茶旅融合愿景。随后,队员们走进茶山,在资深茶园负责人带领下,了解本地优势茶树品种特征,实地察看土壤传感器墒情监测、太阳能杀虫灯与粘虫板虫害防控、花生饼及菜籽饼有机施肥等绿色生态技术,直观感受科技对生态种植的推动作用。
来到标准化茶厂,队员们全程观摩鲜叶萎凋、杀青、揉捻、发酵至干燥的完整加工流程,深刻体会传统制茶智慧与现代设备的协同效应,以及对品质标准的坚守。
图为茶老板为队员们展示机器捻茶
实践结束后,双方围绕 “产业升级” 展开座谈。负责人分享了在村委支持下,通过电商平台与茶园直播实现产品全国销售、月销量显著提升的成果。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就提升品牌知名度提出打造地域文化 IP、策划沉浸式体验、利用新媒体矩阵讲好品牌故事等建议。负责人还透露,正规划建设观光步道,推进 “茶叶 + 旅游” 融合发展,拓宽增收渠道。
入户宣讲助学政策,精准帮扶暖人心
7 月 8 日,针对建联村因交通与信息不畅导致国家助学政策推进受阻,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子面临失学风险的情况,暖阳队开展国家资助贷款政策入户宣讲活动。
高温天气下,队员们坚持挨家挨户为有高中学子的家庭宣传政策。在刘大爷家,队员小龚以村民熟悉的卖茶叶为例,生动讲解助学贷款的额度、利率、申请及还款方式,打消其顾虑;在成绩优异但家境贫寒的学子小张家中,队员们详解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发放宣传资料与学习文具,鼓励她安心备考。
图为队员们为村民们讲述助学政策
走访中,队员们结合真实案例,耐心解答家长关于贷款影响信用、还款压力等问题,逐步消除其顾虑,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村民对资助政策的认知与需求,收集到诸多宝贵反馈。
政策宣讲会落地,推动助学政策扎根乡村
7 月 9 日,暖阳队在建联村举办面向家庭经济困难高中生、家长及村干部的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宣讲会。上午 9 时,永久性政策公示栏宣讲会正式开始。队员系统讲解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涵盖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补偿等类别,重点阐述各类政策的适用范围与核心内容;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环节,通过投影展示贷款性质、共同借款人要求、期限、利率及额度等关键信息。
针对村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宣讲会设置常见误区澄清环节,就 “申请是否影响征信”“非贫困户能否申请” 等疑问逐一回应并举例说明,现场互动热烈。此外,还播放精心挑选的情景剧,以生动方式展现助学政策应用场景,增强村民接受度。
图为队员们在宣讲会上播放情景剧
宣讲会后,小队对村干部开展 “政策解读 + 系统操作” 培训,提升其宣传能力与沟通技巧;为当地学生设计互动环节,组织贫困学生手写微心愿,计划后续对接资源助力实现。活动最后,小队在村民委员会设置永久性政策公示栏,为村民持续了解政策提供便利。
图为队员们设置永久性政策公示栏
此次三下乡活动,佛山大学 “岭越阡陌暖阳队” 通过科技赋能茶产业调研与国家资助政策宣传等行动,为建联村发展注入新思路与活力,彰显了青年学子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未来,期待更多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用青春与智慧书写乡村发展新篇章。
撰文 |岭越阡陌暖阳实践团
图文 |陈晓凤 江怡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雨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