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下午,在闫家村党支部书记张青的联络协助下,西安思源学院大数据管理学院“青锋探乡·密境寻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宝鸡市千阳县仟惠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开展实地调研。该合作社由西秦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银惠牵头成立,这里既是李银惠老师的工作场所,也是助力残疾人就业的扶贫基地。
▲图为拜访西秦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图为展示刺绣成品
刚踏入合作社,实践团成员便被满屋的刺绣作品吸引:墙上的花鸟挂屏色彩明快,桌上的绣品摆件针法细腻,李银惠老师的女儿正坐在桌前专注创作,丝线在指尖流转,勾勒出浓浓的乡土风情。李老师一边展示自己的代表作,一边详解西秦刺绣的历史渊源:“咱这刺绣有上千年历史了,过去农村姑娘出嫁,嫁妆里总少不了自己绣的鞋垫、枕套,一针一线都是心意。”作为技艺的守护者,李银惠老师不仅数十年如一日钻研针法,更依托合作社为残疾乡亲搭建起“技能加油站”——免费传授刺绣技艺,帮助带动20多位残疾学员掌握谋生本领,让针线成为他们增收致富的“利器”。
▲图为返乡传承人 作为年轻一代传承人,李银惠老师的女儿在合作社管理中扮演着“创新者”的角色。她向实践团介绍,自己负责合作社的市场对接与品牌推广,通过建立微信小程序、入驻电商平台,拓宽绣品销售渠道;同时引入“订单式生产”模式,根据客户需求设计绣品,让生产更精准。“母亲负责抓技艺质量,我来做市场和管理,这样分工效率更高。”她举例说,针对年轻客户开发的刺绣文创产品,从设计到生产都有明确流程,既保留传统元素,又符合现代审美,订单量逐年增长。
▲图为制作过程 最让实践团成员难忘的,是亲手体验刺绣的环节。李银惠老师拿出准备好的丝线和绣布,从穿针引线教起,耐心示范“平针绣”“盘金绣”的基本技法:“绣的时候手要稳,线要匀,就像做人一样,踏实才能出好活儿。”同学们略显笨拙地拿起针线,在李老师和学员们的指导下,慢慢绣出简单的花草纹样。“看着自己绣出的图案,突然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意思,李老师几十年的坚守太不容易了。”一位实践团成员感慨道。
▲图为体验刺绣
▲图为团队与“仟惠合作社合影留念”
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此次走访不仅见证了西秦刺绣的艺术价值,更感受到非遗传承与扶贫助困结合的温暖实践。同学们亲手体验的过程,让“保护非遗”从抽象概念变成了真切感受。未来,实践团将整理此次见闻,通过校园分享、线上推广等方式,让更多人关注西秦刺绣的传承故事,为传统技艺的活化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雨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