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团队情系基层服务为民 书写实践答卷

发布时间:2025-07-29 10:4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佳丽   阅读 1.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2025年7月8日至24日,一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博孜墩山区开展了为期16天的泥石流地质灾害调研活动。团队以“情系基层,服务为民”为宗旨,通过调研实践、红色教育、科普宣传等多元举措,在完成地质灾害调研核心任务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交出了一份兼具专业价值与育人意义的实践答卷。

在16天的实践中,团队创新采用“地质勘测+入户访谈+数据复核”的立体模式,对博孜墩山区典型泥石流沟谷展开系统调研。野外测量精准记录沟谷长度、坡度等核心数据,采集的土壤与岩石样本为分析灾害成因提供了物质基础,为后续研究与施策奠定扎实根基;入户走访覆盖雪源村、阿拉布拉克村等受灾区,收集到村民逃生经历、防灾需求等一手资料,尤其是针对特殊群体设计的通俗化问卷反馈,让调研更贴近实际需求。

团队注重多方协作以提升调研效能,通过与当地政府、村委会、气象站的紧密对接,获取历史灾害记录、降水数据等关键资料,还在村干部现场引导下快速锁定重点调研区域。王钢城、程大玮两位教授全程指导,为野外数据差异解读、灾害风险分析等专业难题提供精准支持,为调研的科学性筑牢保障。

实践伊始,团队前往博孜墩烈士纪念碑开展祭奠活动,让“奉献精神”深植成员心中。大家将红色精神融入调研全过程,在入户访谈中耐心倾听村民需求,在科普宣传中强化责任意识,实现了“调研数据收集”与“育人目标达成”的双重收获。

科普宣传环节注重实效,团队从村委会临时宣传点到集中宣讲会,通过海报、手册、现场演示等形式,结合村民提出的“预警信号优化”“逃生方法细化”等需求,让防灾知识更易理解、更易应用,切实提升了居民自救能力。

展望未来,团队将深化数据研究以形成专业成果:基于16天收集的各类资料,进一步分析泥石流形成的地形、降水、物质条件关联性,撰写详细调研报告,提出针对性防灾建议,为当地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同时,计划扩大科普影响力——整理宣传视频、图文资料,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推送,结合村民关心的话题制作系列科普内容,让防灾知识触达更多山区群众,提升社会对山区泥石流防治的关注度。

在长效合作方面,团队将与博孜墩乡保持后续沟通,跟踪防灾建议落地情况,适时开展回访并补充更新数据,还将探索与当地学校、村委会合作,常态化开展防灾培训以巩固科普成果。此外,团队会传承实践精神、优化团队建设,总结本次实践中的分工协作经验,针对野外调研效率、问卷设计细节等进行复盘优化,延续红色精神与专业实践结合的模式,鼓励更多队员参与基层调研,增强社会责任感。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为博孜墩山区泥石流防治工作贡献了专业力量,更让团队成员在服务基层中深刻理解了社会责任的内涵。未来,团队将以更扎实的成果回馈当地,让“三下乡”的价值在持续服务中不断深化,书写更多情系基层、服务为民的动人篇章。

撰文 |刘仁堃 刘佳丽

图片 | 巴丽江.卡布勒汗 张占武 朱熙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佳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7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