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黄筠惠 周雪)走进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营盘村,泥土芬芳与民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初入村落,阿婆们身上的衣裳便令人惊艳(图1)。布依族大姐的右衽短衣以青布为底,领口和袖口绣着灵动花鸟,针脚细密如大自然纹路;苗族姑娘的百褶裙,红、黄、绿丝线织出图腾传说,走动时裙摆翻飞,银饰碰撞出清脆声响,似在讲述古老故事。
▲图为坐在路边身着布依族服饰的老人
在村里的几日,浓郁民风民俗吸引着贵州大学资环学院学子。每一项习俗都如饱满文化果实,藏着村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传统的坚守。村里阿婆介绍,服饰图案由祖辈传承,姑娘们自幼学习,一针一线不仅是手艺,更是将民族的根绣进日子。学子们尝试古法织布,坐于织布机前,手脚配合间木梭翻飞、经纬交织,织出的不只是布匹,更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图2) 。
▲图为村民为志愿者演示织布
期间,学子们还接触到当地民间技艺——八音坐唱(图3)。这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民间曲艺说唱形式,相传起源于唐宋时期,最早可追溯至唐宋宫廷雅乐,元明后融入民俗、喜庆内容,吸收其他戏曲特点,渐发展为以丝竹乐器为主伴奏的表演形式,清代已成熟。通常由八人分持牛骨胡、葫芦琴、月琴、刺鼓、箫筒、钗、包包锣、小马锣等八种乐器围圈轮递说唱,也会加入勒朗、勒尤、木叶等布依族乐器伴奏。常在布依族传统节日、婚嫁、建房、祝寿等场合演奏,在营盘村,丧葬仪式上也会表演,如为逝者唱孝歌。作为布依族文化重要代表,八音坐唱承载着其历史记忆、民俗风情与民族精神,对研究布依族文化、历史、社会等意义重大 。
▲图为八音坐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筠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