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9日讯(通讯员 胡铁继 陈柳媛 张浩)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青年工作的号召,聚焦基层服务需求,河南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学院“银龄问诊守岁月,童手编结颂河山”基层志愿服务团,先后于6月10日和6月28至29日在新乡市辉县市职工子弟小学和新乡市烈士陵园公园开展基层实践活动,以青年之姿向上关注民生健康,向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本次实践团队由7人组成,以胡铁继为团队负责人,聚焦当下中老年群体健康状况与年轻一代优秀文化内涵的传承。他们以青春之力践行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情与担当。
6月10日,志愿服务团走进新乡市辉县市职工子弟小学,同步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与中国结文化传承双主题活动。随着气温升高,暑期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防溺水教育通过传授危险识别、自救互救等实用技能,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 团队与学生们合照)
在辉县市职工子弟小学,志愿者们采用情景模拟等互动方式,使孩子们深刻认识到野外水域的隐蔽风险,掌握"叫叫伸抛"等救援原则,并开展了防溺水知识问答活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既强化了安全意识,又培养了应急能力。
(志愿者引导学生们参与防溺水知识问答)
防溺宣传结束后,志愿者们化身文化使者,以"结绳记事"的远古智慧为引,从周朝的"绶带"到明清的"盘长纹",生动讲述中国结3000年演变史,重点阐释"同心结"象征团圆、"盘长结"寓意永恒等文化密码,通过实物展示不同结型的吉祥内涵,让青少年在编织实践中感悟"以结寄情"的传统美学,唤醒对非遗文化的情感认同。紧接着,志愿者们手把手教学编织技艺,让学生在指尖传承中感受非遗魅力。
(志愿者向同学们讲述不同中国结的意义)
(志愿者演示如何编织同心结)
(学生们展示成果)
此次实践创新性地将防溺水安全教育与传统中国结文化传承相结合,通过"安全知识+非遗技艺"的双主题教学模式,既为百余名学生普及了"叫叫伸抛"等防溺水自救技能,又以中国结为载体,让学生在编织"同心结""盘长结"的过程中感悟"以结寄情"的文化精髓。这种"安全为基、文化为魂"的特色课堂,既强化了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又通过绳结中蕴含的团圆、吉祥等文化密码,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文化认同,实现了"小手编结系安全,文化传承润童心"的双重教育价值,为校园安全教育与非遗传承探索出创新实践路径。
6月28日下午,志愿服务团来到新乡市烈士陵园公园,开展"青春守护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行动。志愿者们手持垃圾夹、环保袋等工具,分成三个小组对公园草坪、步道及绿化带进行"地毯式"清理。在持续三小时的行动中,团队累计清理白色垃圾50余袋,重点清除了烟头、塑料袋等难降解废弃物。"这片区域游客较多,我们发现最多的就是食品包装和烟蒂,"志愿者刘薛如一边清理一边记录,"每个垃圾背后都是一个需要改变的生活习惯。通过志愿者们的努力,公园环境焕然一新,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团队成员对公园进行清扫)
6月29日,志愿服务团再次来到公园,开展"情暖银龄·健康同行"爱心义诊活动。志愿者们搭建起临时医疗服务站,为公园内及周边社区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健康服务。活动现场设置了血压血糖检测区、健康咨询区和爱心礼品区,医学生们运用专业所学,耐心为每位老人进行基础检查。"您的餐后血糖值在正常范围,但要注意控制甜食摄入,"志愿者关亦昕一边检测一边讲解。考虑到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团队还特别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老年健康手册》,用当地方言讲解慢性病防治知识。活动共为128位老人提供服务,送出健康礼包100余份。78岁的李大爷检测完血压后感动地说:"这些孩子不仅医术好,态度更亲切,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此次活动既为老人送去健康关怀,也让医学生们在实践中提升了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团队成员在志愿台处合影)
(团队成员为市民们提供服务)
(团队成员在新乡市烈士陵园公园入口合影 )
本次活动的开展,是青年学子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基层实践的生动注脚。从守护少年安全到传承文化根脉,从践行生态理念到关爱银发群体,河南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学院的青年们以行动诠释“强国有我”的誓言。未来,他们将持续聚焦基层需求,以青春之力扎根实践,在服务社会中锤炼本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铁继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