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巩宏远、宋浩宇、王云强、朱轶泓、王星凯)7月下旬,山东科技大学蜜枣志愿服务队走进平邑县莲花山广场内的平邑县博物馆,开展历史文化研学活动。队员们通过探访馆藏文物、聆听历史故事,追溯平邑地区从远古到近代的发展脉络,在与历史遗存的对话中感悟地域文化的厚重底蕴。
馆藏文物探源:石器青铜诉过往
博物馆展厅内,一件件静默的文物串联起时光的轨迹。在史前文明展区,队员们驻足于距今 5000 余年的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前,刃部的光滑弧度见证着先民刀耕火种的智慧——“这把石斧的凿痕还很清晰,能想象到古人用它开垦土地的场景。“队员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商周青铜鼎的饕餮纹饰庄重威严,汉代青铜剑的剑脊仍泛着冷光,北宋白瓷碗的冰裂纹路如时光的年轮,每一件文物都成为历史的 “讲解员”。在明清陶瓷展区,青花缠枝纹瓶、粉彩瓷盘的细腻工艺让队员们惊叹,“从实用器皿到艺术品,器物的演变里藏着平邑人的生活变迁。
▲图为志愿者观摩历史石器
历史场景还原:古今对话悟传承
博物馆特设的 “平邑历史场景复原区” 让研学更添沉浸感。队员们在汉代冶铁作坊复原场景前停留良久:仿制的高炉、铁锤与矿石散落其间,配合光影技术再现 “叮叮当当” 的锻造声。“平邑自古是冶铁重地,这些技术后来还应用到农具改良,推动了农业发展。”讲解员的介绍让队员们将文物与地域经济史联系起来。在明清市集复原场景中,队员们看着仿真的布庄、药铺模型,仿佛穿越到古平邑的商贸街巷,“原来这里早在几百年前就是物资集散地,这种商业活力一直延续到今天。”
▲图为志愿者观摩历史墙
此次博物馆研学活动,让队员们从石器的粗糙到瓷器的精美中看到平邑历史的演进,从地域文化的传承中理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的深刻内涵。“文物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活着的历史。” 实践团成员表示,将把此次研学收获融入后续实践,在蒙山景区调研中进一步探寻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让青春足迹与历史文脉同频共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巩宏远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