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金寨大湾村,探寻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27 22: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胡可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7月23日至25日,安徽大学“数”惠山民・“融”通共富先锋队赴六安市金寨县大湾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本次实践围绕“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主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在相关领域的实践情况。本次活动旨在以青春视角解码数字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密码,为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最后一公里”贡献智识力量,有利于普惠金融的阳光真正照进田间地头、惠及万千农户。

从深山贫困村到振兴样板村的转变

一进大湾村,映入眼帘的是翠绿高耸的群山和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这个藏在群山里的村子,曾经是金寨县7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过去因为交通不便,和外界交流很少。但如今不同,大湾村通过发展茶叶种植、特色养殖、光伏产业以及红、绿、蓝三色旅游等,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如今村里公路几乎全覆盖,有便利的公交通往镇上既保留了乡村的恬静,又有了现代化的便利。

数字金融分层渗透的故事

午后,小队先来到老屋民宿,遇见了在这里工作的汪能梅阿姨。临近退休的年纪,阿姨对数字普惠金融不太了解,于是队员询问,“有使用过微信支付吗?”阿姨点了点头。“那有在线上理财,买保险或者小额贷款吗?”阿姨摇头,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懂这些。

随后队员们去了陈泽申老人的住处,帮老人看管店铺的李桂芳阿姨很热情,讲了不少老人生活变好的故事。和汪阿姨一样,李阿姨对数字普惠金融接触不多。随后队员采访了许多年龄和她们相近的村民,他们都不太了解数字普惠金融,因为操作过难或利息较高放弃了相关服务,但都肯定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振兴大湾村的重要作用。

当然村中也有不乏和数字普惠金融有密切联系的人,开大型商铺的阿姨多亏了线上小额贷款,生意越做越大;红色书店的店员,在村委会的宣传下用起了农村电商金融服务;临近退休的警察,特别警惕对老年人的网络电信诈骗;还有些年轻人,不仅会用小额贷款,还会在线上理财、买保险。不同村民的经历,其实就是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慢慢渗透的缩影。

数字金融扎根乡村的三方联动

团队了解到,金寨县的数字普惠金融,靠的是一种集“政府搭台”+“银行放贷”+“企业赋能、村民参与”的三方联动之下的特色金融模式。

政府搭台:把政策“说进百姓心坎里”

政府率先发力,深入摸清村情民情后,与银行共同推出金融贷款服务,鼓励返乡及外来人员创业,搭建起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的桥梁,为金寨县的建设添砖加瓦;同时,政府带动村干部们加强开展村民、企业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聚焦于提高村民的金融素养。

银行赋能:让产品“长在乡土里”

银行紧随其后,不断推出并完善金融科技,因地制宜开发各种贷款,以此满足当地农户和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当地银行就针对性地量身定制出了“茶叶贷”等各种特色贷款,适配大湾村以茶叶灵芝等农产品生产销售、红色旅游、民宿经济的发展方向,让农户和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得以满足。

政企民协同:让动能“活在产业里”

有了政府银行的助力,企业与农户也更有动力,政企民同频共振,催生强劲发展动能。当地的蝠牌茶叶有限公司借助金融助农贷款后,逐渐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村民也积极接受金融知识培训,主动学习了解各类金融产品,通过正规渠道申请贷款,合理规划资金用途,按时还款。

如今走进大湾村,不仅能看到守望家园的老人,还能看到更多新鲜的血液,更多朝气蓬勃返乡创业的年轻人。金寨县三方联动之下的“湾”有引力,在这片土地上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次深入乡村的实践,对团队而言是一次从理论认知到现实感知的深刻转变。曾经停留在论文中的 “数字普惠金融” 概念,在乡村大地上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形态,其对乡村振兴的实际助力,远比书本描述更为具体而鲜活。

在乡村地区,数字金融的渗透已呈现出多维度的现实图景。基础支付工具的覆盖让日常交易方式发生显著改变,便捷化的金融服务正逐步融入村民的生活场景,成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纽带。金融机构针对乡村特色产业开发的适配性服务,以及政府部门推动政策落地的本土化举措,共同构成了数字普惠金融在基层的实践框架,其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已通过日常运转的细节得以体现。

调研过程中,团队既感受到数字金融给乡村带来的积极变化,也注意到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部分群体对数字工具的适应程度有待提升,区域发展所需的人才支撑仍显不足,这些现实挑战让团队清晰认识到,数字普惠的推进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更需要建立贴合乡村实际的推广路径,同时要重视人才要素对发展的支撑作用。

此次实践让团队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了更真切的理解。课堂上习得的金融理论,在乡村场景中转化为具体的操作逻辑和服务形态,这种转化过程本身就是对知识的再深化。暑期实践的意义也因此超越了单纯的调研本身,成为理解乡村发展规律、感知社会进步的重要窗口,让团队对乡村振兴的未来充满信心。

通过与各方的深度交流,团队直观把握了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落地的难点与真实需求,对金融服务如何适配乡村场景形成了系统认知。调研过程中,成员的沟通协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对基层实践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亲眼见证乡村发展的活力与面临的挑战后,团队对青年参与基层建设的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责任感与使命感显著增强。同时也深刻意识到,数字普惠金融在激发乡村内在发展动力、打破资源壁垒、促进精准赋能等方面的关键作用,这也为青年参与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从发展历程来看,曾经面临发展困境的乡村地区,如今正借助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动,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实现加速发展。政府、金融机构、当地主体三方联动形成的合力,如同持续注入的 “活水”,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着稳定动能。

展望未来,乡村数字金融的发展路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维度,鼓励金融机构探索更具创新性的合作模式,开发更多贴合乡村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让服务更精准地对接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要以数字金融为重要纽带,构建吸引人才回流的机制,鼓励更多有识之士扎根乡村,通过多元化的金融工具激活创业创新活力,推动乡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种良性发展模式的构建,既需要政策层面的持续引导,也离不开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更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的落地效果,让其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实践中不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发展潜力。而青年一代也应在这一进程中找准定位,以专业知识结合乡土情怀,为乡村的持续发展贡献切实力量,让乡村振兴的蓝图在各方努力下逐步转化为现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可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