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江安蕙)7月13日,广州商学院“潮音心连心”突击队走进揭阳,与揭阳剪纸非遗传承人、广东揭阳工艺美术大师徐树斌开展深入交流,近距离感受揭阳剪纸的非遗魅力与传承活力。
图为揭阳剪纸非遗传承人、广东揭阳工艺美术大师徐树斌
谈及最初学习剪纸经历,徐师傅笑着回忆:“看到什么画什么。”从儿时用废纸乱涂,到后来涉猎手工、书法,再将绘画经验融入剪纸,一步步走上剪纸之路。“剪纸和生活是连着的”——他指着墙上的揭阳地标系列作品向队员们介绍,眼里闪烁着热忱。
图为徐树斌揭阳地标系列作品
刀痕承古韵,薪火暖潮城
“家里有2000多件作品,能办10个展览呢!”徐树斌的话语中,藏着对剪纸传承的坚守。自去年8月至今,他已举办过三次个人展,每件作品都承载着“自己开心就好”的纯粹初心。在传授剪纸技艺时,他始终秉持包容开放的态度:教孩子剪纸,不设标准答案,常说“10分钟就能剪个申公豹”;面对成年人,便鼓励“多拿剪刀就熟练”,让更多人在轻松氛围中感受剪纸的快乐。
采访中,突击队成员们拿起剪刀亲身体验时,切实体会到每一刀的犹豫与坚持都饱含着手艺的温度,也深刻感受到“一刀剪到底”的难度。“剪纸不用讲究像不像,开心就好。”徐树斌的这句话,再次让大家更直观地触摸到传统手艺的独特魅力。
图为队员们体验剪纸
以匠心破局,老技艺开新花
传统揭阳剪纸以“阴刻见线,阳刻显形”为妙,讲究“剪剪相连”。而在徐树斌的坚守中,从不缺创新的巧思。他常常说:“老手艺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走得更远。”他将英歌舞的刚劲舞姿剪进红纸,让传统纹样多了几分动感;把今年火爆的哪吒电影元素融入剪纸,更带着剪纸走进校园、文创市集。
图为徐师傅向队员介绍剪纸技艺
应市工部之邀,他曾用4小时剪出4个可扫描的二维码,让传统手艺与现代技术碰撞出巧思;得知汕尾到汕头的高铁“复兴号”即将通车的新闻后,在通车前完成相关主题剪纸,用手艺记录时代瞬间。他强调,要立足传统与现代融合进行创新,同时融入潮汕地方特色与传统故事,实现时效性与长期观赏价值的平衡,通过作品传递社会现象与深层思考,让艺术与内容深度结合。
图为徐树斌部分作品
此次拜访,团队成员深切体会到徐树斌老师传承剪纸艺术时那份“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坚守——他以剪刀为尺,丈量着非遗传承的时光长度;以匠心为墨,拓宽着传统技艺的创新维度。揭阳剪纸在坚守古韵与拥抱新变的平衡中,既面临着技艺延续的挑战,更孕育着活化发展的机遇。团队成员将带着这份感悟,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让揭阳剪纸的魅力持续绽放。
图为合影留念
非遗润课堂,稚剪探巧思
7月15日,继前一日探访徐树斌后,突击队非遗调研组将揭阳剪纸技艺带进支教课堂,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堂伊始,团队成员用生动的语言介绍剪纸艺术的悠久历史,从北朝时期剪纸的起源讲起,重点讲解揭阳剪纸“阳剪线条纤细圆润,阴剪线条浑圆细腻”的特色。一阴一阳间,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悄然点燃。
图为课堂讲解
技法教学环节先从基础入手,团队成员结合探访徐树斌时的所见所闻,从最基础的折叠纸张开始,详细讲解五角星剪法的每一处要点。掌握基础后,孩子们便进入自由创作阶段,红纸在指尖流转间,剪刀随着童真的想象开合,有时在五角星旁添出几道简单纹路,有时借着折叠的纸张剪出带着弧度的轮廓,每一笔剪裁都藏着孩子气的认真,让创意在红纸上慢慢舒展。
图为孩子们学习剪纸
“这里折得齐一些”“剪刀稍微倾斜一点”,队员的轻声指导与孩子们屏息专注交织,让每一次剪裁都成为与传统对话的尝试。完成作品后,孩子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课堂上洋溢着欢乐。
通过将揭阳剪纸技艺带入课堂,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基础剪纸技能,更在一折一剪间释放创意,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揭阳非遗剪纸文化的雅韵在童心中扎根。
图为孩子们的作品展示
此次活动中,队员们既见证了徐树斌以刀为笔,将生活点滴、潮汕风情刻入千张红纸的坚守——从废纸涂鸦到地标创作,让剪纸连着烟火气;也看到老手艺在传统与创新中生长的活力——以阴刻阳刻守古韵,融英歌舞、高铁热点开新境。而将剪纸带入课堂的实践,更让非遗传承有了童真的温度。刀痕承文脉,童趣续薪火,揭阳剪纸正在坚守与创新中,让潮城雅韵走向更远的时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安蕙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