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东北抗战寻迹”实践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7 19: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樊家兴   阅读 9.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樊家兴)为响应关于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在辅导员刘思奇、教学工作副院长张磊、辅导员王冲洋的带领下,由学生樊家兴担任队长,学生赵鑫贺、刘明宇、刘玉、翁语彤、闫睿共同组成“重走抗战路,赓续民族魂——‘东北抗战寻迹’实践团”。团队成员深入辽宁地区,以沈阳、丹东、阜新为重点,前往北大营营房旧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鸭绿江断桥、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等地深入开展此次活动,激发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赓续红色血脉。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合影(樊家兴  供图)


铭记抗战烽火:东北红色革命遗址巡礼

辽宁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发轫地,在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斗争足迹。实践团走访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深刻感受到在白色恐怖之下中共地下党人坚守信仰、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在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前驻足凝望,感受到正义最终对战争罪行的审判与清算。北大营营房旧址见证了九一八事变中中国军人的奋勇抵抗,拉开了十四年抗战的序幕。

图为实践团成员聆听讲解员解说  (樊家兴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北大营营房还原旧址  (樊家兴  供图)

随后,实践团走入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这里不仅铭记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也记录了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交汇与共鸣。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庄严陈设则为这段苦难辉煌的历史提供了全面而深刻的讲述,使他们更加铭记那段民族危亡中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看宣传片  (樊家兴  供图)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高龄老人交谈  (樊家兴  供图)

弘扬英烈精神:抗美援朝历史纪念地

实践团成员继续追寻革命历史的延续。横跨鸭绿江之上的是如今残断的铁桥——鸭绿江断桥遗址,它无声地述说着抗美援朝的壮烈历史。桥的一端是家国,一端是战场,牵动着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的青春与热血。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讲解、凝视展陈,感悟那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正义之战。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一排排整齐的墓碑,让成员们心头沉重,也更加坚定对英烈精神的崇敬与传承。那是一种“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大义,也是他们这一代青年人必须铭记的民族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抗美援朝纪念馆聆听讲解员解说  (樊家兴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纪念碑前默哀  (樊家兴  供图)

镌刻时代印记:工业与劳工历史遗迹探访

抗战与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历史留给人民的代价仍需铭记。在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实践团成员在无声的沉重中读懂了矿井深处的血泪记忆。那不仅是被奴役劳工的苦难史,更是民族工业化进程中一段无法回避的伤痕。转入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这座由退役矿区转化而来的工业遗产区,见证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再生。实践团成员在参观中体会到“由血汗到重生”的历程,感受到新时代背景下对生态文明、工业记忆和劳工权益的综合反思与再塑。

图为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  (樊家兴  供图)

图为阜新万人坑遗址陈列馆  (樊家兴  供图)


此次“重走抗战路,赓续民族魂”之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实践团以脚步丈量历史的厚重,以心灵感悟信仰的力量。在红色遗址前追忆先烈英魂,在纪念馆中感悟民族气节,在矿山遗迹中体认人民的血与泪。历史的回声不曾远去,青春的答卷正在书写。“东北抗战寻迹”实践团将继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把从实践中汲取的信仰力量与时代担当转化为奋进动力,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通讯员: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樊家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樊家兴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1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