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通讯员 肖及)为用艺术点亮乡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近日,“风信子”墙绘艺术实践团走进中国化橘红博览馆。队员们怀揣对传统文化的满腔好奇与艺术赋能乡村的赤诚热忱,在此沉浸式探寻化橘红穿越千年的历史脉络,聆听其从道地药材蜕变为特色产业的动人故事——每一份发现都在心田播下灵感的种子,为后续用墙绘艺术唤醒乡村活力积蓄着澎湃创意与深厚力量。
溯源:从贡品传奇到道地药材
化州橘红,这颗孕育于岭南红壤的“黄金果”,既是明清御贡珍品,也是如今化州乡村振兴的“致富果”。2025年7月13日,“风信子”墙绘艺术实践团在榕木水村书记苏伟、榕木水村副书记苏炎军和团队指导老师戴燕怡、林世芳的带领下,步入中国化橘红博物馆,开启了一场触摸千年药香、探寻产业活力的文化寻根之旅。
“化橘红的故事,得从明清说起。”苏伟书记的讲解开启了这场文化溯源。作为岭南道地药材,化橘红因“治痰如神”的卓著功效载入史册,清代更被钦点为朝廷贡品,声名远播。
为何化橘红药效独树一帜?奥秘深藏于化州的沃土之中。苏伟书记介绍到:当地土壤富含礞石等珍稀矿物质,风化后形成的微酸性红壤,为橘红树提供了丰沛的微量元素,直接促成了其有效成分的独特积淀——这正是化橘红区别于其他产区同类产品的核心密码。
探秘:全链条产业的创新活力
从传统药材到多元产业,化橘红的“进化”令人惊叹。在苏伟书记的引领下,实践团成员深入领略了当地以橘红为轴心的全链条发展图景:在标准化种植园里,橘红树生机勃发,为产业筑牢坚实根基;加工端的现代化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高效完成切片与炮制工序,在延续“九蒸九晒”古法匠心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来到创新端的研发中心,橘红更是被精研拓展为茶饮、保健品、美妆品等多元化产品形态,令这一“老药材”焕发出蓬勃的新生机。
体验:一口回甘里的乡土滋味
参观尾声,一杯氤氲着热气的化橘红茶递至成员手中。那入口微苦、后段回甘的独特风味,让大家惊叹药材茶饮竟能蕴含如此丰盈的层次——微苦中沉淀着红壤的厚重积淀,回甘里流淌着山野的清甜,鲜活得仿佛能嗅见山间草木的芬芳。
走出博物馆,成员们深切体悟到,化橘红的故事,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深刻对话——从古籍记载到电商直播,从手工炮制到智能生产,从农户的种植园到产业链上的增收笑脸,这颗小果子正以旺盛的生命力,书写着“特色产业助振兴”的时代答卷。而这份深植沃土、贯通古今的活力,正是三下乡实践中最珍贵的收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